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
发布时间:2007-04-23 点击数:180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摘要:本文对盈余管理的评说,基于从“私心”产生“爱心”,有了“爱心”就能够产生经营好企业的动机,阐释盈余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是一种坏事,反而能促使管理者经营好企业,应该是一种良性理念,同时它的出现也说明了财务管理的成熟度。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有益性 有效性 ...
摘要:本文对盈余管理的评说,基于从“私心”产生“爱心”,有了“爱心”就能够产生经营好企业的动机,阐释盈余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是一种坏事,反而能促使管理者经营好企业,应该是一种良性理念,同时它的出现也说明了财务管理的成熟度。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有益性 有效性 评价 1、 引言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研究在国外会计学界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我国从1993年颁布新会计准则,就意味着会计法规体系走向规范化,随后证券市场开始建立并得以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也悄悄地、漫漫地发挥着作用,优胜劣汰的竞争使得人们的荣誉感意识越来越强,以至于由起初的悄然变为公开,到现在出现盈余管理并越滋生越频繁越普遍,这就引起人们的关注,迄今它已经被业内人士评述很多年了,关于它的产生是喜是忧,是好是坏,众说纷纭。大多人把它和操纵利润等同考虑,极少人把盈余管理和操纵利润分开评价,认为两者是两回事情。析其争议的根本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对盈余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谈论它得看专家们是怎样认同的。 先看看国外,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T 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按照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国内业内部分人士对盈余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产生各具特色的评价: 蒋丽在论文题目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2006年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不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的手段,同时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赢余信息披露及生成或与其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误导报告使用者对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基于这些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谁来管管“盈余管理”》(朱荣整理自中华财会网(www.e521.com) 2003-09-30)中说: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决策基础的利益关系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夏立军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中提出: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章美珍 《‘盈余操纵’与‘盈余管理’对修订法规的启示》 (中国审计: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中则强调,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structure)交易以有意的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过程。 还有人评说: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2、盈余管理有益性原因 在会计学界,关于盈余管理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大多人评说盈余管理在社会上属于公司管理者不良行为。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辨证的,笔者觉得,对公司来讲,公司管理者总是要把管理者个人利益和公司的短期利益及长期利益结合考虑,但管理者个人利益不是盈余管理的根本目标,原因是谁都知道只有锅里有饭碗里才会有饭的道理。所以对盈余管理,在公司理财问题上应该公正的去评价。这里,就有一个“私心”产生“爱心”的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即“爱人”的主张,《论语》对于仁的解释很多,究竟仁的内涵是什么?仁的真谛是什么?从最具概括性的话来看,仁就是“忠恕”,就是“爱人”。孔子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忠”是指尽自己的心力以助人,是人与人相互间的行为准则。孔子很重视“恕”,给“恕”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我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用来对待别人。亚圣孟子也十分重视扩充先天的仁、义,他为此继承和发展《中庸》的性由天授的观念,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相通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尽”,扩充。“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人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就能认识自己的本性;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是自身心中所有,也就认识“天”了。在孟子看来,人性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所以尽其心就能知其性;而人性是天授的,人性也就是天性,所以知性也就知天了。人的心、性与天三者相互贯通,天人可以合一。实际上“私有目的”的存在在盈余管理问题上应理解为善良的欺骗,因为它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需要的情况下用一定的会计方法达到盈利目的。孔子“仁”解释为“爱人”。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者,他会用心去爱他经营的公司,他就会为这个公司奉献一切,谁都不会截断自己的未来,会为这个公司的现在和未来着想,那么这样的私心不该有吗?这样的私心不该提倡吗?这样的私心不光彩吗?这样的私心没有为人类社会做出奉献吗?正是存有经营“私心”,才有经营好公司的动机。盈余管理问题的出现也说明财务管理技术在公司企业内部运用熟练起来,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在普遍提高。 当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趋同90%以上,其中公允价值的引用已进入上市公司的部分交易中,漫漫地运用于中型企业中,但它的难以操作性首先由会计人员攻破,对于新准则中要求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估计未来价值再折现,需要会计和财务人员来计算等问题,若财务、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低,显然是完成不了与国际趋同这个重任的。所以说盈余管理的出现不能完全彻底的批评为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它的出现则说明其有益的一面;再者对于它的出现也是能被接受和理解的,因为人在做任何事情需要动力,没有动力做出的事情才是质量不高的。 3、盈余管理的有用性 财务管理实务产生于19世纪末,已有100多年了,历史悠久,而财务管理理论出现较晚,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改革开放后财务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须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但财务管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仍然不太规范,近些年出现盈余管理现象,不能说它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最起码它说明了财务管理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企业运用财务管理技术走向熟练,从这一点看,盈余管理不论在财务管理实务上还是理论上对财务管理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它有利和不利的一面,只不过看它的哪一面对社会前进的影响更大,由有利一面带出的糟粕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前进中不断规范它,对盈余管理也是如此。盈余管理对公司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比如,在公司利润方面能够调节利润平稳,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在企业经营方面能够削减公司经营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资金和原材料的供应以及销售方面少受干扰;在企业的政治成本方面以避免受到公众或政府的过多关注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或被施加额外管制,因为树大招风;在企业纳税上可以依照税法规定合理、合法避税,可以适当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公司的盈余管理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都是有益的。总之,盈余观念和及其思路,由于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审计制度做后盾,公司的盈余管理也并不妨碍经济的发展。 4、盈余管理应该具有的实质效应 前面说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它对社会效应的影响起着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不良的一面。盈余管理由于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对企业起到积极的筹划资金、降低成本、降低经济风险,保护企业的声誉等作用。它的经营目的仅限于企业或者企业管理者,即企业观或企业管理者个人观,而没有更多的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进行考虑问题,它是把国家与企业分开、把投资人与企业分开,它仅站在企业个别角度进行操作一切,对国家宏观问题基本没有考虑。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是根本区别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经营目的经营手段主要是为兴旺国家、强盛国家、致富于国家,而不应该只为企业个体,应首先为国家着想,其次是为企业着想,再次是为管理者个人着想。企业的利益分配也应符合法律规定,先国家,其次企业,最后个人,这种经营理念始终不能变。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吸收了国外不少的好东西,但它们的个人主义还是仍然予以遏制。在会计准则问题上,尽管与国际趋同,但仍保留有中国特色,这很好。那么盈余管理的经营者们也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放大气一些,不要只看见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会在赢余管理中使企业真正且长期受益。 5、对盈余管理的评价 企业管理当局想向上级和职员证实自己的领导才能,向国家多交税金,向投资者多分派股利,给职工提高福利待遇获取百姓好评,给自己可以更多的获取实惠等等表现形式或者种种做法及说法,不能完全给予抹杀,当然也不能完全给予拥戴或支持,否则是积极进取挨骂,不思进去挨批。人在得意时总会忘形,在众多花环中会把不住自我,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盈余管理尽管不是真正的盈余,但人有自我感觉良好的一面,有侥幸心理存在,在众多花环中会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所以说还是需要法律法规约束,需要道德规范约束,需要监督机构控制,充分利用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作用。对盈余管理问题要客观对待,应该是批判中的存在与赞赏。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第一版。 2、申山宏 浅谈盈余管理及其效应 zjf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10-24 16:00:56 3、蒋丽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2006年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年11月 4、陈韶君 赵涧 浅谈盈余管理 www.zk168.com.cn 5、章美珍 ‘盈余操纵’与‘盈余管理’对修订法规的启示[J] 中国审计,2004,(15) 6、朱荣整理自中华财会网(www.e521.com) 2003-09-30)《谁来管管“盈余管理”》 7、夏立军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