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5年高级会计师评审答辩前需要准备什么需要注意哪些?
发布时间:2024-11-20 点击数:10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一、高级会计师评审答辩前的准备(一)熟悉论文内容 深度理解核心观点仔细回顾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结论。例如,如果论文是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清楚阐述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以及针对每种风险提出的管理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降 ...

一、高级会计师评审答辩前的准备

(一)熟悉论文内容

 

  1. 深度理解核心观点
    • 仔细回顾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结论。例如,如果论文是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清楚阐述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以及针对每种风险提出的管理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方式。
    • 对于论文中的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要能够进行准确的解释。比如在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时,要熟知新准则中如收入确认、金融工具计量等关键概念的定义和变化要点。
  2. 梳理研究过程和方法
    • 明确论文的研究过程,包括数据收集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如果在研究企业成本控制时,收集了企业历年的成本数据,要清楚是从企业财务系统直接提取,还是通过实地调研各部门成本支出情况获得的。
    • 掌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定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数学模型构建等)或定性分析方法(如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如果采用了案例分析,要熟悉案例企业的背景、问题所在以及通过应用您提出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
  3. 回顾论文创新点和贡献
    • 思考论文在观点、方法或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比如在财务分析领域,创新点可能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财务指标组合来更精准地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或者在预算管理方面,采用了一种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全新预算编制方法。
    • 明确论文对会计理论或实践的贡献,例如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实际的帮助。

(二)了解评审相关政策和要求

 

  1. 掌握评审标准
    • 仔细研究所在地区的高级会计师评审标准,包括专业理论水平、工作业绩、论文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例如,有些地区可能特别注重考生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实践方面的业绩,如是否主导或参与了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等。
    • 了解各项评审指标的权重,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答辩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如果工作业绩占评审总分的 60%,在答辩中就要重点阐述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突出业绩。
  2. 熟悉答辩流程和规则
    • 明确答辩的环节和时间安排。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论文阐述、评委提问和回答问题等环节,要清楚每个环节的大致时间限制。例如,论文阐述可能规定在 10 - 15 分钟内完成。
    • 了解答辩的规则,如是否允许携带参考资料,是否可以使用演示文稿(PPT)辅助答辩等。如果允许使用 PPT,要提前制作好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 PPT。

(三)准备辅助材料

 

  1. 整理相关业绩证明材料
    • 收集工作业绩相关的文件,如财务报表分析报告、重大财务决策方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的成果等。这些材料可以作为答辩时的补充证据,增强自己阐述工作业绩的可信度。
    • 对业绩证明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标注好每份材料与工作业绩描述的对应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给评委查看。

二、高级会计师评审答辩的注意事项

(一)答辩过程中的表现

 

  1. 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仪态
    • 着装要得体,以商务正装为宜,展现专业形象。男士可穿着深色西装、领带搭配皮鞋,女士选择职业套装或连衣裙搭配适当的高跟鞋。
    • 保持良好的姿态,挺胸抬头,坐姿端正。在回答问题时,眼神要与评委有适当的交流,不要东张西望或眼神游离,传递出自信和专注的态度。
  2. 注意语言表达
    • 语速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过快可能导致评委跟不上你的思路,过慢则会浪费时间,影响答辩进度。说话要清晰、有条理,使用专业术语准确恰当。
    •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过多的口头禅。在回答问题时,先明确回答要点,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展开解释,例如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 第二点是…… 第三点是……”。
  3. 控制时间
    • 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答辩。在论文阐述环节,要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点内容,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花费过多时间。如果有时间提醒,要注意剩余时间,适时调整阐述节奏。
    • 在回答评委问题时,也要注意简洁高效,避免回答过于冗长,偏离主题。如果一个问题可以简短回答清楚,就无需赘述。

(二)回答问题的技巧

 

  1. 认真倾听问题
    • 在评委提问时,要认真仔细地倾听,确保理解问题的核心内容。可以适当记录关键词,避免回答时偏离问题重点。如果对问题不太理解,可以礼貌地请求评委进一步解释说明。
  2. 思考后作答
    • 不要急于回答问题,先在脑海中快速梳理思路,组织好语言。可以停顿几秒钟思考,然后再开始回答。这样可以使回答更加有条理,避免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
  3. 回答要有针对性和深度
    • 回答问题要紧密围绕评委的提问,不要答非所问。如果问题涉及到论文内容,要结合论文中的观点和案例进行回答。例如,如果评委问论文中提出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要具体分析该方法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到的内外部因素限制,如市场价格波动、企业内部管理执行力等方面的影响。
    • 回答要有一定的深度,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从理论依据、实践经验、行业现状等方面阐述观点。
  4. 承认不足(如有)
    • 如果遇到自己不太熟悉或不确定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可以诚实地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或经验有限,但同时可以尝试从相关的知识领域或工作经验角度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或提供一些参考思路。例如,对于一个新出台的会计政策细节问题不太清楚,可以说 “这个问题我目前还不是很了解,但根据我以往对类似政策的理解和工作经验,我认为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处理产生…… 的影响,不过我回去后会进一步学习研究这个政策。”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