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上通过《北京宣言》。《北京宣言》指出,审计机关在资源环境领域的职责,在于揭示威胁资源环境安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在促进国家资源环境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财经法纪和国家利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督促政府和企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障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基层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资源环境政策执行情况
关注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措施、制度的合理性,政策的效益性及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结合基层资源环境审计的实际情况,主要关注水污染防治情况及节能减排情况。
在水污染防治审计中,要检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流域治理的责任落实情况,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揭露和查处破坏污染环境、影响民生问题的资源环境违规问题,提高资源环境资金效益。问责相关违法主体,确保罚款、关停整顿等处罚措施的执行,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倒逼污染企业淘汰或转型升级。
在节能减排审计中,关注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等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差别电价、脱硫电价等价格杠杆的执行情况,揭露和查处违规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等问题。通过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节能减排的政策意见及建议。
(二)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包括有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是否履行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及管理资源的责任,以及资源环境责任的目标是否实现。资源环境审计对象范围广,包括制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对资源环境进行治理及监督的各级资源环保部门;负责资源环境资金的征收、发放的部门及其他涉及资源环境保护的部门。在基层审计机关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责任纳入关注事项。关注保护环境及管理资源的工作机制是否协调,履职情况是否到位,监管情况是否完善,履职结果是否有效等。尤其是对乡镇、街道、及执法机构的审计中,应将污染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环境保护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环境资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无权力寻租等事项作为关注点,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尤其是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整合审计资源,通过资源环境审计,形成有效的监督及评价机制,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资源环境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
资源环境资金审计是对资源环境相关的公共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政府性贷款和其他资源环境相关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计。一是征收解缴环节,征收单位是否及时足额征收或解缴资源环境资金,是否存在违规少收、多收,擅自缓缴和减免,坐支或截留资源环境资金等问题。二是分配拨付环节,检查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安排和分配资金合规性,按预算将资金拨付到相关用款单位的及时性,是否存在少拨、欠拨或延迟拨付等现象,是否存在因滞留或截留资源环境资金而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及效益的问题。三是管理使用环节,检查资金使用单位资源环境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是否存在虚报、挤占、挪用、冒领资源环境资金的情况。分析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可研不足等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基层审计机关进行资源环境审计,为促进县局经济结构调整,着重关注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差别电价、脱硫电价收入等,确保相关税费的依法足额征收,防止排污者及资源使用者漏缴税费,转嫁排污及资源使用成本,确保国家税费政策发挥对调整经济结构的宏观引导作用。
(四)资源环境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关注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立项、管理、效益等情况,评估重大基建项目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一是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检查项目可研论证的充分性,建设程序的合规性,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检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工期是否合理等。二是项目运营效果情况,检查项目是否建成并投用、运营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预期的项目目标是否实现等,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设施闲置等问题。
基层审计机关进行资源环境审计时,为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需着重关注建设项目资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防止建设项目违反投资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以及出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等问题,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源环境效益,通过对项目资源环境绩效评价,严格把控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立项。
二、基层资源环境审计的方法
(一)信息系统审计法
信息系统审计是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经营的目标实现情况及资源使用效益的过程。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审计人员对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系统、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等进行审计,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分析信息系统的有关数据,发现线索,揭露问题。
例如,在对排污费计征系统的审计中,分析该信息系统中排污费申报、核定、缴纳数据的真实性,将实际抽样化验结果与计征排污费的污染物排放量核对,检查是否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审计中,对废气浓度、烟尘浓度、排放总量等信息进行审计,检查是否存在企业违规排放、采集传输数据不准确、失实等问题;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执行审计中,通过对汽车销售系统数据库关键数据进行检索,查找汽车销售方虚报销售数据骗取中央财政节能汽车推广补助等问题的线索。
(二)空间技术审计法
空间技术审计法指通过遥感和卫星等空间技术来实现的信息技术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技术和航空测绘技术等方法。这些技术可以在土地资源审计、林业生态审计、流域污染防治审计中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审计效率,节约了时间及成本,也降低了审计风险。
在水污染防治的审计中,可以利用空间定位技术查看河岸排污口位置,对比排污口的坐标与水源地保护区的坐标,查看是否存在自然保护区附近设立排污口的问题。
(三)聘请外部专家
资源环境审计的复杂性致使有些审计事项不能由审计人员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资源环境事项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处理,有时要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检测。基层审计机关应该注重专家库及专家档案的建设,聘请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具备胜任能力的外部专家,在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开展有关审计事项,弥补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