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高校扩招、异军突起的新生代产物,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颁布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似在夹缝中自由散漫的生存。随着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以如火如荼之势开始着手建设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之时,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回过头来审视自身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一、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所有者主体缺位,内部控制建设动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与所有者主体缺位,内部控制意识淡漠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344所,其中公办院校944所,民办院校400所,占70%的高职院校属国家所有。国家所有意味着缺乏明确的所有人,没有明确的所有人就没有为管理而承担责任的责任人,没有人真正关心内部控制状况的好坏,管理的好与坏只是政绩的体现,而无实质的效力。再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对建设内部控制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使得内部控制建设成为遥远的理想。
(二)缺乏风险评估意识,内部控制建设方式不到位
在财政部大力倡导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政策指导下,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框架,但在建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建章立制和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而 没有根据业务活动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缺乏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内部岗位的重新分工,使得内部控制建设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五花八门,内部控制建设组织不力
内部控制建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涉及所有部门和所有层级的员工。因此要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就得有个牵头或统领部门,负责整个内控建设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监督评价。目前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大部分落在在财务部门,也有审计部门,行政办公室等,但是这些部门都只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墙砖房脊,并不能够统驭整个内控体系构建,而且一旦落在哪个部门,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该部门一人之事,别的部门就变成配合工作了,不能使内控建设工作顺利组织实施。
二、构建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改进建议
(一)财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工作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公立性,财政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就应以出资人(或监管人)的角度督促其尽快构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可将该项工作作为绩效和政绩考核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就目前高职院校而言,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压力优于内部的动力。
(二)深入剖析内部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可避免的是出台各项内部管理规范,然而拟定的规范和制度一定是在深入调查了解单位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内部管理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而言的,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作用。而且,出台规范不是最终目的,捋顺机制、限制权力滥用才是内部控制建设最根本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应多头参与
要想顺利构建内部控制和有效实施,全员参与势在必行,然而所有人都去做就等于没有人去做,因此需要有牵头部门。前面已经提过,设置牵头部门就等于某个牵头部门的工作,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我们可以将各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从各院系部门借调能力较强的人),负责办理内部控制建设相关事宜。牵头部门多头参与可以使内控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如前所述,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由各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同时设置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组织协调办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二)捋顺岗位分工,明确工作职责
调查各院系和职能部门目前已有哪些岗位和应有哪些岗位,并要求每个岗位人员写清自己的岗位职责。
(三)绘制流程图,查找风险点
绘制各院系和职能部门重要业务的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去查找存在的风险点。
(四)设计控制手段,制定控制规范
根据存在的风险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规范,捋顺管理机制,设置管理权限。
(五)宣传内控理念,普及内控知识
将内部控制规范和内部控制理念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宣传讲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的难度不仅在于建设过程中的事无巨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制度变成一种习惯,深入人心,一直贯彻执行。因此来说,内部控制建设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受怀柔区委组织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许定爱.当前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与缺陷浅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
[2]闫敏.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在高职院校的实施[J].教育财会研究,2003
[3]刘青玲.高职院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及管理.财经界,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