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科研单位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管理监督有效性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4-12-03 点击数:151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技的发展日益重视,对科技项目经费(以下简称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日益加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以每年平均1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12 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驭D)经费支出10240 亿元,比上年增长17.9豫。然而,在科技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技的发展日益重视,对科技项目经费(以下简称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日益加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以每年平均1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12 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驭D)经费支出10240 亿元,比上年增长17.9豫。然而,在科技经费的使用中却出现了一些极其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预算不严,违规提成,截留挤占,浪费严重,挪作他用等。

近年来,虽然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及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科技经费使用管理的文件和制度,但上述现象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科技经费使用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一、科技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够科学1.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缺乏,财务人员预算参与度不够。科技项目申报从立项到预算编制,常常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目前项目经费的预算基本上是科研人员自行编制,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或参与度较低,而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相对缺乏,对合同中规定的预算科目没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会议费科目,一般科研人员理解为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费用均为会议费,而财务制度实际规定的会议费是指本单位举办会议发生的费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支出只能作为差旅费。另外,由于科研人员承担各级别相似性课题较多,一般情况下,一个课题组有7~8 个人员组成,而每个科研人员有1~2 个级别不同科研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很难对每个项目预算进行准确编制,一般就作一个大概估算。

2.科技项目行业的特征影响预算准确性。科研因有其固有的特征,项目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较大,科研人员往往对未来要发生的事项估计不足,从而导致预算不准。比如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田间试验常常存在,但是这部分费用在经费预算时因合同文本未涉及而被忽略,而该费用在整个科研试验中的支出往往很大,这也是造成预算不准确的一大原因之一;自然灾害造成田间试验的失败,重新试验又将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同样也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同样,经济科目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各研究领域的行业特性。科技部、农业部、其他各部委及省市级的科技合同的文本格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根据各行业的特性加以区分。合同的经济科目主要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而对于农业科研而言,许多试验在试验田里完成,在播种季节要雇用大量的季节性临时工来完成试验工作,在人员工资不断上涨的时期,劳务费的支出就很难做出准确的预算;各个科研领域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性,比如农业科研中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育种主要侧重田间试验,受播种季节的影响季节性用工较多,劳务费的支出就多;对分子育种而言,除了田间试验外还需兼顾实验室研究,在预算时要多考虑实验试剂的使用,同样是育种在编制预算时侧重就不一样。因此科技合同文本中预算科目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

(二)科技项目经费在预算执行中问题突出

1.科研人员预算执行不重视,项目执行中缺乏监控预警。在科技项目经费由资助单位汇入科研单位后,财务人员负责通知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当被告知项目经费到位后,就会启动该项目资金。然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项目经费已经到账,就是属于本课题组的自由资金,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顾及项目中各科目间的预算额度,常常会存在材料支出不足,劳务费支出超预算的现象。在整个科技经费财务核算过程中,没有一套完整的经费执行的信息平台,很难及时了解到在整个项目执行期间经费的支出情况,从而在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应有监控预警,财务人员没法及时向科研人员传递项目预算执行的结果及预算执行结果好坏的程度。

2.科技项目预算调整不及时。在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实验条件的变化或经济因素的影响等都会造成项目预算的变化。在课题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特别是一些第一次获得项目资助的单位,对于科研管理上的一些程序不清楚、不了解,从而错过了最佳预算调整时间。

3.科研单位对项目执行缺少监管,违规、舞弊现象存在。目前科研单位对各课题争取科研科技经费多少较为关注,而对于整个科技经费执行的过程及结果缺少监管,即使有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2007 年7 月,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公布,在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中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管理费用、人员经费等开支占近6 成。2012年12月28日,教育部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强调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会上,通报了6 起科研经费贪污案件,其中浙江大学陈英旭案是这6 起案件之一。2013 年3月1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陈英旭涉嫌贪污案,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 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这些违规和舞弊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科技经费缺乏有效监管,单位内部控制不够健全,以及科研人员科研道德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二、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科技项目预算的准确性,财务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

1.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科技经费预算审核。预算管理委员会由科研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相关科研专家等组成,主要负责预算编制的审核、预算执行的监管及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其所编制的项目预算必须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审核,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核,根据项目申报研究的内容,对于不必要及不合理的支出进行及时核减,科研专家认为必需的支出少编或漏编应及时调增或追加,财务专家对预算科目归属的准确性进行审核。

2.财务人员积极参与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为了提高科技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财务人员必须在科技项目预算中全程参与,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项目中列出的预算项目名称是财务语言,其并不十分了解,如合同规定的材料费,没有财务知识的人员,不可能将运送材料的运输费编入材料,可能归入交通费;又比如参加外单位的会务费支出,可能就归入会议费,而财务上应列入差旅费等。对于一个科技项目申报者而言,申报一个项目具体要做哪些事,在项目合同书中基本上已写明,在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要花多少材料费、水电费、临工费,要进行出差调研几次等基本上可根据以前执行过的项目进行参考,对于经费支出基本上能够掌握,尽量做到细化预算。财务人员将科研人员提供的信息变为财务语言进行编制预算,这样的预算既准确又合理,又便于财务人员掌握,在项目执行时更加便于管理,从而也提高了项目执行的准确性。

(二)提高科技项目执行的有效性

1.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当科技项目经费到账后,科研人员应第一时间将项目合同书递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科研人员所提供的科研合同,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为了实现项目执行的实时监控,财务部门应建立科技项目核算小组,专门负责科技项目的核算,及时将项目的支出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科研人员通过内部网络及时了解到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对于成员较多的课题组,建议设一名专职科技经费执行管理员,该管理员主要负责本课题组所有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管理,负责直接与财务部门沟通,并向项目负责人及时反馈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2.加强对科研单位科技经费管理的绩效考评。科技项目完工后,要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所验收的内容应该包括科研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科研所取得的成果、科技经费的使用情况等。在通常情况下,各科研单位所聘请的专家基本上是与该科技项目所研究的领域相似的科研专家。这些科研专家只对整个科技项目所完成科研任务及科研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主要考虑该科技项目科研任务完成如何,取得哪些科研成果,通过该研究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等,而对经费的执行一般很难作出较准确的评价;即使有财务专家参加,但由于其对科技项目不了解,对经费的使用也只是从科技项目决算报告中作一些了解,因此基本上也无法对经费的使用合理性作出判断,况且这些科研专家和财务专家基本上都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行聘请,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因此有必要在对科技项目结题验收时,对科研单位科技经费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科技经费管理可以从科技经费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预算的执行结果等四方面进行评价。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进行评价,首先看科技经费预算得合不合理,科技经费实施阶段对科技经费的执行合不合规,预算监督到不到位;其次对预算执行的结果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对整个科技项目的预算执行进行总体评价,可分为:不合格、合格、良、优四个等级,评价结果可作为下次科技项目申请资格的依据。

(三)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监管,有效防止违规、舞弊现象的产生

1.成立科技经费监管部门,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科研单位可成立专门的科技经费监管部门,主要负责科技经费从科技项目立项、执行、项目结题全过程监控。该部门不定期地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财务检查,对50 万元以上的项目重点监控。财务检查应避免走过场现象,当抽查到某个科技项目时,科研人员必须积极配合,检查人员必须做到认真、仔细、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像浙大案例,如果当时及时发现其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进行阻止,也就不会发生违规、舞弊现象。

2.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科研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较薄弱,在科技经费的管理中,加强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尤为重要。对科技活动而言,主要的风险在于科技经费的执行过程,科技经费的支出从预算看是否符合项目合同预算,从财务上主要把握住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规、合法。特别要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课题组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课题合作单位经费,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规范财务报销流程,经费使用必须由经办人、项目负责人和单位分管领导签字,财务审核确认后方可办理;开支的范围和数额由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经费预算掌握使用,设备采购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政府采购、招投标、资产管理等的规定。大额的支出必须由单位领导集体商量决定。在支出环节财务人员必须从严把关,严格遵守财务报销制度,特别要关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支出,必须提供劳务者或专家的身份证复印件并以银行形式打入对方银行卡;所有支出尽量避免现金支出,特殊情况下要以现金支出的,需填写现金支出情况说明书方能报销现金。

3.加强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科研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科研人员往往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科技经费是我辛辛苦苦争取来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因此有必要对广大科技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由单位纪检监察室负责,对新进入科研单位的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并普及一些科研中碰到的法律法规知识。将近年来的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舞弊等问题向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宣传,及时向各位科技人员敲警钟,时刻提高警惕。作者王赛月楼慧娟王洁 单位浙江省农科院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