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公司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14-10-14 点击数:2154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一个企业内部管理是否到位,内部控制是关键。课堂上,章显中老师一针见血地说,内部控制在我国实行的总体情况可用4个字来概括:收效甚微。有学者总结了内部控制在我国出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控制度建设的方向迷失、内控组织机构不完善、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 ...
   一个企业内部管理是否到位,内部控制是关键。课堂上,章显中老师一针见血地说,内部控制在我国实行的总体情况可用4个字来概括:收效甚微。有学者总结了内部控制在我国出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控制度建设的方向迷失、内控组织机构不完善、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不足等。内部控制在我国出现的诸多问题中,最严重或者说我们最欠缺的是什么呢?

  从2008年到2010年,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根据每年对1200家公司以上样本量调查,在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中, 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最糟糕,这一头一尾两个要素是目前国内企业做得最差的部分。“内部控制不是目标,是工具”,非为控制而控制,内部控制只是管理者设计的一种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真正的目标而服务。谁更需要内部控制,应该是管理者。那为什么推动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外部而非组织内部?章老师的这一席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们,他直言主要是我们的内部环境出现了问题。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承担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和与企业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经营方式、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外界协调策略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好,或者企业文化里没有关于风险的理念,即便制定了内控措施也是纸上谈兵,更谈不上运行。内部环境讲起来很虚,实际上又很实在。

  目前,我们的企业文化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看似是对的却毫无用处的”口号中,却没有办法让员工从根本上树立起风险的理念。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管理者通过几句贴在墙上的口号就可以教给员工、得到员工的认同的,它应该通过企业的行为体现出来。“道德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道德的前提是责任、责任的前提是自尊”。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平是我们所有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难题。道德缺失是我们内部环境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所有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背后一定在道德层面出现了问题。员工的责任心在企业经营生产和内控管理中是如此重要,如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呢?“责任心来源于自尊”!章老师说:只有让员工明白个人的工作岗位与组织目标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树立员工的自尊心。当员工懂得了个人工作与组织目标的关系时,才会明白自己对组织的价值,才会明白薪酬是企业对自己劳动的报酬,不是对自己的施舍,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处理与管理者的关系,才能保持自尊心,确立在工作中与管理者的平等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职务与责任。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方面及其如何运作,了解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说到内部环境,我们更多地理解为企业内部的事情,其实我们跳出企业的边界,在企业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中看每个企业,我们会发现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影响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因素,每个企业的内部环境决定一个企业的内控水平,所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决定所有企业的内控水平,从这点上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内控管理在我国收效甚微的原因了。“批准是一种职能,而不是一种权力”初听这话似乎不好理解,仔细思考确实如此,批准只是内控制度设计的一种职能,是基于风险而非基于人而赋予。“好的内部控制会让所有的人心甘情愿做好人;坏的内部控制会让某些人身不由己地做坏人”听到这句话时,不由让人会心一笑,总结得精辟绝妙,好人与坏人往往不是界于本质。

  我们的内部监督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内部监督是再控制,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的国企从来都不缺制度,条目特别多,不能说不完善,但是制度的执行情况却没人能说明白,企业都缺乏一套有效的内部监督体制。在我国上市公司制度中,董事长是法人代表,但法人代表和总经理的权力边界没有明确界定,导致的情况是总经理秉承董事长的意志行事。

  如果做一件事情它的每个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是合乎规范的,那么这件事情的结果至少不会出太大的偏差;如果其中一些步骤是不合规的,那事情的结果就有可能蕴藏巨大的未知风险。这与会计的发展趋势由追求结果合理向追求过程合理是同一个道理,这也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所在,所以内部控制就是要找老鼠洞而非只是为了抓老鼠。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导致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当公司的投资权、筹资权、经营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时,股东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又由于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经营者会按照自己的利益进行过度投资、过分在职消费甚至做些违法的事情。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诸如一股独大、管理者通过行政任命,这些天然的缺陷注定了实行内部控制效果,当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刻意舞弊时,任何内部控制都是无效的。管理都在刻意舞弊,我们还能寄希望于只是从属于管理者而非独立的内部监督来发挥效用吗?显然是不能的。其实,这就是经常学中提到的“道德风险”与“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

  以前,每当听到内控制度时,我们更多地是从一个企业、从内控制度与流程以及内控的实施与效果来考虑,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这些都是属于战术层面的问题,而很少从战略层面来思考,我们应该更多地跳出企业来看待内部控制度,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的所有员工的事情,我们的政府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