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税务论文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与风险控制
发布时间:2014-09-23 点击数:1566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文章摘要】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税收筹划在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亟待从企业整体着眼,合理选择筹划的环节和方法,并对筹划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大化企业税后收益。 【关键词】 税收筹划;风险控制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前, ...
  【文章摘要】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税收筹划在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亟待从企业整体着眼,合理选择筹划的环节和方法,并对筹划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大化企业税后收益。

【关键词】

税收筹划;风险控制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在经营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不违反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方法,最大化企业税后收益的经济行为。税收筹划最初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后,20世纪90年代税收筹划开始在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出现。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税收筹划在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要克服筹划时存在的认识、操作误区,切实选择合适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为指导,从全局的角度、动态的角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1 税收筹划正确运用的前提:对内涵和功能的准确把握

税收筹划在我国兴起之后,出现了一些其他提法,诸如“节税”、“避税”,等等;甚至将其取得的税后收益最大化的效果与偷税、漏税等量齐观。这些提法和认识恰恰反映了人们,乃至企业经营者对于税收筹划内涵认识的错位。以“避税”和“税收筹划”这两个概念为例,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国际税收辞典》关于“税收筹划”的定义是: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达到缴纳最低的税收。而对“避税”的定义是:通过手段减少税收负担;该词含有贬义,通常表示纳税人通过其巧妙的活动安排,钻税法上的漏洞和缺陷,谋取税收利益。由此观之,“避税”是仅从效果上谈及取得的税后收益这一结果,在道义上往往有不正当之嫌。而“税收筹划”不仅突出企业得到了税后收益的成果,还强调手段、方法、过程的合法性。我国有学者总结“避税”有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合法的避税,即等同于税收筹划[1]”就充分地说明“税收筹划”与其他概念的差异,具有其特定的内涵。

对于税收筹划的功能,也要认识到其不仅仅是企业获利,而是于国于民均有裨益。因为税收法律法规或者税收政策,不少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抑或大的宏观政策的具体体现。比如为稳增长、调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就需要鼓励科技企业的进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在税收政策上,就会通过出台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引导。企业或者其他社会资金在投资、经营过程中通过税收筹划,能够取得这样的税收优惠,就不仅仅使得自己可以获得一定的税后收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

2 税收筹划正确运用的关键:从企业整体着眼,合理选择环节和方法

纳税筹划行为是企业理性、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2]。但是反观我国现在的税收筹划实践,可以发现大多数进行税收筹划的企业都是把税收筹划理解为财务部门的事,是企业相关的经营活动结束之后的行为,远未树立“整体着眼,预先布局”的筹划理念。企业只是在需要时,通过企业的专业人员或者外聘专家来操刀运作,而并未将其作为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因此,正确地运用税收筹划为企业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就需要从企业整体着眼,从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每一个经营部门入手,合理选择筹划的具体环节和方法,使得企业税收筹划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我国,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收从税种上看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等,虽然部分流转税通过税负转嫁最终可以转嫁给消费者,但因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生产企业出于销售的考虑,也需要承担一部分。不同的税种筹划的方法、效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企业还可以在设立、投资、筹资、经营、分配等经营环节上选择进行筹划,最终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需要仔细评估,以取得整体利益最大化。

3税收筹划正确运用的保障:对筹划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有两个层面上的定义:一个层面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另一个层面则仅仅表现为不确定性。前者只表现出损失发生与否,并无从风险获利可能,属于狭义上的风险;后者说明风险的结果可能是损失、获利或者既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上的风险。企业税收筹划将本应分配给政府的利润留存下来,增加公司税后现金流,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税收成本及非税成本,只有实施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避税行为才能最终提升公司价值[3]。而当税收筹划最终结果并未有效增加公司价值时,就体现为一种广义上的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的产生有极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但可以总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并进而根据风险的表现从为四个维度进行归纳。从客观上看,企业所面对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时刻有可能发生变化,因而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不以纳税人意志为转移。从主观上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面对相同的客观环境,了解、掌握信息的不同,选择采用筹划方案的各异,将产生不一样的风险。而根据风险的具体表现,可以划分为四个维度:(1)宏观政策风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和宏观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用有利于自己的筹划行为。因此,当法律和宏观政策发生方向性变化抑或局部性的修正完善,就有可能给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风险。(2)税收执法风险。当法律和宏观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税务部门对执法尺度把握的差异,以及税务工作人员认识的出入,导致税务机关对某些筹划行为和手段的认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风险。(3)经营变化风险。企业税收筹划方案制定与实施存在时间差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随时有可能对某些事先预定的经营政策进行调整,从而在采购成本、产品销售、经营利润、现金流量等方面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不可预期的风险。(4)筹划成本风险。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好把控的环节,而纳税人有时又是故意在打法律和政策的“擦边球”,这就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被认定为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而受到处罚,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就可以认定为筹划的成本。此外,税收筹划本身是有成本的,如果大于所能取得的税收收益,也会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风险。

企业运用税收筹划的目的,就在于最大化企业税后收益,提升企业价值,面临风险,就需要运用风险管理机制控制风险。总体来讲,预防、控制税收筹划中的风险,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分析,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等几项工作。风险识别可以通过对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相关流程、环节的考查,发现税收筹划中潜在风险。之后可以通过分析和估算,对风险几率和大小进行评估、预测、排序。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的处理和应对,并对风险识别体系、风险评估体系进行修订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蓉.避税与反避税的三维视角[J].涉外税务,2006年12期

[2]李光凤.企业税收筹划的博弈分析[J].求索,2010年11期

[3]王静,郝东洋,张天西.税收规避、公司治理与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J].求索,2014年3期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