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成长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过程。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根本保证。首先文章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问题,其次说明它的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所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案。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困境;路径
内部控制本身是一个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监控为保证的有机整体。实践证明:凡经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有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凡经营失败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失败的原因大都与其内部控制的缺失有关。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核心因素
1、资金
高新技术企业集研究、开发、生产、贸易和服务等多种活动于一身,其资金运动过程相对复杂,其资金运动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首先,资金流入的多渠道性。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得稳健派的投资者望而却步,造成其资金的筹集难度较高,企业不得不从多方面设法筹集资金,形成了资金从投资者、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多方面进入企业的情况。其次,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性,资金进入企业后,主要用于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等不同环节,并多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商标等形式的资产存在,因此,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最后,用于研发活动的资金较多。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必须具有高层次性、先导性和创新性,才能保持其优势,所以企业不断将资金投入技术的研发活动,以实现技术创新,占领或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其立于不败之地。
2、人才
人力资源是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其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企业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发展和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手段,更需要能够满足研发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具备符合高新技术开发要求的人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只有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企业才能取得成功。根据高新技术的特性其人才主要包括高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两类,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技术人才,这些人往往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理财意识,使得企业发展受阻,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同时,这些人才的稳定性与传统行业相比较差。
3、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是建立在高技术、新技术基础上的,其最主要特征就是技术密集、技术创新性强,新的技术发明是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的首要条件。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或通过市场获取新技术,以保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要达到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研发资金的投入多依靠政府的政策性支出,投入渠道单一化,很难保证资金投入的数量。从企业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小于美国10多个百分点,且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市场渠道,而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支出。
(二)重要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及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因此可见,企业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规避风险的有力保证。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的合法经营,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中的贯彻和实施。在企业中,有效的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与环节,及时反映、纠正所发生的各类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信息搜集的正确可靠。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对职责分工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可以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的正确和可靠。这些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分析过去、管理现在、和预测未来形式并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制度措施和程序组成。只要内部控制渗透于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就会起到协调和监督作用,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各项职责都是由每一级管理层授予下属各级的职责得到正确的履行,朝着企业目标方向发展,最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但在企业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尚不完善,企业文化里是否有关于风险的理念,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权力太过集中,不能发挥其职能等现象。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成长型中小高新企业,董事会及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集中于法定代表人一身,降低了高级管理人员监督的有效性,如此造成企业的重要决策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审核机构,严重后果是使决策者决策出现失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陷入一片混乱。在企业活动中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重视
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及管理理念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新技术管理层对建立内部控制的要求不高,经营思想和企业的管理理念模糊,所以对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及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的动力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内部控制的效果。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及约束激励管理层人员的外部机构,因而企业经营者的完善自我和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动力及意识不足。造成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不高,也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和效果。
(三)企业中会计信息失真及披露不充分
信息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及管理经营活动有着不同于一般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需要财务部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技术研发人员提供有关研究开发项目备案材料,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内部会计部门工作的秩序混乱,备案信息不及时不齐全,造成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现今有些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还有对财务人员相关的后期培训不重视,使致了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知识的更新速度缓慢。甚至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没有进行过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且没有相关技能合格的证件。某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欠缺法制观念及风险意识和监督意识,还有相关职业判断能力。所以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低下,使得财务处理方面上虚假及舞弊的现象常常发生,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控职能就会被弱化,导致信息失真现象普遍严重。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不完整。我国各种类型的经济单位还没有公开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散见于各种内部文件之中,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和互相衔接;财务部门不及时提供信息,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一个经济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产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管理等多个部门,而作为财务管理这样一种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很难在内部显示出其突出地位,有一些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向审计员提供;内控制度缺少方法和措施。虽然不少企业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它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的检查,大多未落实到实处,更没有定期进行报告。
三、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责任。
内部控制关系到整个企业效率和受托责任的改进。企业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主要负责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地维护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如荷兰的《企业账户法案》规定,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对管理、组织和政策的效率与效果进行控制,都是部长的职责。我国不断刮起的审计风暴,加大了企业机构对财务和管理运作进行恰当内部控制的需要。私人部门的会计丑闻迫使理论界和实务界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名义。对受托责任和透明度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而言,应制定政策以让企业对各级人大和纳税人更加负责。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内部控制。我们认为,所有的企业部门负责人都应当意识到,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构造对于企业组织的控制、目的、运营和资源而言都是重要的。每个企业主体都必须建立、记录、评估和监督内部控制,这主要是各级企业管理层的责任,但企业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只有让企业主体的高管层参与内部控制程序,才能够确保更有效、持久的监督以及对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
(二)重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最高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后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三)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标准。为了促进对内部控制的共同认识,需要一个概念框架、逻辑一致的定义和术语以及评价标准,这样,企业主体的管理者、审计师、立法者、管制者、市民、学术界就能够形成改进内部控制的合力。企业主体的管理层应当依据内部控制标准,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经常性的测评(至少一年一次),这有助于确保管理层所负责的内部控制始终是恰当的,并且像计划的那样运作,阻止内部控制的失灵。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的运作进行全面的测评,以确定它们的合理性、它们是否得到遵循、帮助存在问题的领域形成改正行动。
(四)加强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新技术企业应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增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及运营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翠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6.
[2]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