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就是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发展,而这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有效支持。本文将从信息产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财税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信息产业 问题 财税对策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正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家间的竞争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一、信息产业对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溢出效应
所谓溢出效应,就是指某种活动带动了其它方面的发展。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历史来看,信息技术和服务在给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便利、稳定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互联网、通信、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样改善了许多并没有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环境。
(二)信息产业催熟产业集群化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高度集群化,而信息技术则在产业集群化进程中扮演着催熟剂的作用,打破企业之间的沟通隔阂和信息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联络机制,加速产业集群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信息工具功能日臻完善并为产业集群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从而更进一步催熟产业集群发展。
(三)信息产业孕育着新兴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能够融合进不同的产业,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孕育新兴产业的出现,像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网络文化、视频点播等都是信息技术应用下孕育的新兴产业典范。信息产业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新兴产业不断的涌现,给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信息产业也能够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使得传统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而进行结构转型升级,加速淘汰守旧落后的生产方式,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
二、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一方面我国在信息产业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严重不足,导致科研经费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科研水平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研发经费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远低于同时期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另一方面,当前科研成果的低转化率又进一步削弱了我国的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实力,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产品,长期与实践脱节,严重阻碍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消化能力薄弱
在技术引进和吸收过程中,由于一些机构和企业的不重视,加之自身科研攻关能力薄弱,导致我国在信息技术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经常是一引了事,吸收和创新提升意识不足,停留在被动依赖层面而未转为主动学习。数据显示,我国在2009年通信设备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比例为1/0.053,同时期日本已达到1/8,可见我国在信息技术消化吸收投入上严重不足,桎梏了我国信息产业的技术革新和长远发展。
(三)产业建设扎堆现象严重
在我国信息产业建设领域,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旦某个产品或市场火了,就会涌来一批企业扎堆投入生产运营,导致市场很快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产品和市场的良性发展。如2004年手机市场火爆的时候,国内迅速涌现了一批手机厂商,如夏新、波导等,2009年平板电脑火爆的时候,又冒出了一批诸如酷比魔方、台电等平板电脑厂商,这些扎堆建设既过度透支了市场资源,又导致产能过剩、低水平建设重复、价格竞争不断等,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高层次人才匮乏
我国虽为人口大国,但在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上却严重滞后,而且还面临着人才不断流失的尴尬境地。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64万,留学回国人员仅为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150万人,即使除去自费出国的一般人才,这一“赤字”仍触目惊心。另据统计,中国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流失率平均达87%,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信息尖端人才的造血和输血已经刻不容缓。
三、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的财税对策
(一)充分运用积极有效的财政手段
1.加大政府财政直接投入
加大对信息产业的财政直接投入,通过国家财政资金拨款和转移支付等手段,有效缓解了信息产业的资金发展困境。同时,也释放出国家和政府对信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能够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信息产业,共同做大信息产业这块蛋糕。首先,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的方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等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其次,政府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将信息产业财政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依据发展情况逐年提高投入比例。
2.设立信息产业投资基金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按照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的方式设立各种信息产业投资基金,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搭建融资平台,为鼓励充分消化吸收引进的高新信息技术进而引导自主创新提供风险资金投入。在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上,应处理好一般性投资基金和风险性投资基金的关系。一般性投资基金主要针对大多数中小型和创业型信息企业,风险系数较低;而风险性投资基金则应以项目投资为主,主要针对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信息技术科研项目。投资基金还应积极吸收和利用民间资本,壮大投资基金平台。厦门市软件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就是一家由国家、厦门市政府参股设立的国家级创业引导资金,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软件信息产业、投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化,推动创业投资发展。
3.积极利用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作为市场最大的买主,其采购活动对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市场导向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从而改善产业建设扎堆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主动的发挥采购的扶持和鼓励作用,将政府采购资金优先向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增加对国有品牌和产品的采购预算,降低对国外产品的采购力度。在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产品选择中,同档次中优先选择国有品牌,以采购的形式扶持和保护国有品牌及信息技术企业成长,以促进我国自有核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民族品牌的崛起。
4.灵活运用其他财政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运用其他财政手段,如财政贴息、补贴、项目补助等,以帮助信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政府支持和资金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手段的积极作用,以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领域为关键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扶信息企业做大做强。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就通过采取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以专项财政补贴的形式促进了家电企业和通信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刺激了农村消费,客观上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灵活的政策环境以及充足的资本支持必将为信息尖端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有利环境。
(二)合理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政策
税务部门应通过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政策,合理减轻信息企业的经营负担,促进信息产业长久健康发展。一是合理研究和制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政府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予以相应的税收优惠,对已经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予以坚决执行。如新办的信息企业前三年免征所得税,认真落实信息服务企业“营改增”等。二是完善信息企业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在对信息企业技术和设备的进出口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应予以适当税收优惠,以提高信息企业学习和更新技术的热情,增强信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国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增值税、出口退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给予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税收政策扶持,助力信息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建立财税支持的产业保障体系
1.产业保障
针对信息产业内企业盲目跟风、扎堆建设的乱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和整治行业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强财政投入,鼓励开展信息产业的环境建设研究,推动相关部门做好标准制定和行业规范工作。同时,应投入建设良好的信息产业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青年和大学生进行信息产业创业,并通过专项财政资金、投资基金、税收优惠等组合财税政策,降低信息产业的创业风险和融资困难,提高信息产业孵化功能。另外,政府应通过简化审批、放宽标准、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流入信息产业,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2.融资保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尤其是信息技术企业,其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过程均需要巨额资金支持。除之前提及的设立专项的产业投资基金引进风险投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信息企业放宽融资途径,从而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全面而广泛的融资保障。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上市融资、开展银企对接、财政担保贷款和推动企业资本重组等方式帮助信息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主动为银行和企业之间搭建融资平台,做好银企对接,如2012年福建信息化局联手福建银监局共同举办福建软件企业资金银企对接会,成功帮助五家中小型信息科技企业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意向书,有利地扶持了当地信息产业的发展成长。同时,政府应积极推动企业之间的资本重组,尤其是应推动国有企业通过购买股权、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信息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解决资金难关。
3.配套保障
首先,政府应积极投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信息企业工业园区等相关高科技产业园区,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政府应在科学规划、统筹调度的基础上,合理指导和规划信息产业的产业集群地理坐标,做好信息产业集群化建设准备工作。其次,应加强对园区及其周边地区水电、公路、安全、娱乐生活场所等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工作,构建优质的信息产业软环境。同时,应做好园区及周边百姓安置及园区劳动力引进保障工作,通过落实专项财政安排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最后,园区内应积极采用灵活多变的财税政策,诸如财政专项补贴、三年免税等减轻企业负担。
4.人才保障
首先,应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战略,加大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提振教育投资信心和热情,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教育投资。在对教育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教育结构的合理优化,以确保教育目标和市场人才需求导向相吻合,避免出现教、企脱节的现象。目前国内已有一批龙头企业与院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其亟需的研发与技术型人才,对人才依赖性极强的信息企业更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如阿里巴巴已经联手西安思源学院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实用电子商务人才。规模较小的信息企业可以以与院校合作项目为契机,以较低成本培养与发掘所需人才。其次,应积极改善人才环境,通过专项人才基金和财政计划吸收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人才计划,以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吸收和引进国内外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例如2008年启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安心从事技术科研,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结论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而作为信息化进程主导之一的信息产业,需要得到国家更多的财税支持。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通过各种财政和税收政策组合,加强对信息技术企业的资金援助,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同时,应积极加强信息技术人力资本投资建设,提高我国尖端信息人才储备,确保在未来的信息竞争中取得关键性优势。
参考文献:
[1]宋丽萍,李海彬.美日信息产业创新政策经验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3(03).
[2]唐韬,蔡睿,李海彬.我国信息产业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02).
[3]刘勇燕,郭丽峰.美国信息产业政策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