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关于高校建立收入稳定增长途径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4-02-24 点击数:143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改善办学条件,许多高校增加了许多建设性项目,急需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以某高校为例,未来十年,发展性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上,除已经落实经费投入外,预计至少需增加自筹经费投入7亿元。由于高校收入的多元性、复杂性,非常有必要积极探索各项 ...
  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改善办学条件,许多高校增加了许多建设性项目,急需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以某高校为例,未来十年,发展性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上,除已经落实经费投入外,预计至少需增加自筹经费投入7亿元。由于高校收入的多元性、复杂性,非常有必要积极探索各项收入的增长途径及措施。因此,某高校部署财务部门研究建立对学校发展性项目有效机制,核心内容就是挖掘各类收入潜力,研究开源节流措施。该高校财务部门就此问题对校内单位展开专题调研,了解学校内部收入、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增收节流的政策建议。

  一、某高校收入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比重逐年递减,社会投入比重逐年递增。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经费投入主要包括学杂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赠、集资办学经费和其他投入五个部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呈现出政府投入总量低、学杂费比重偏高、社会捐赠比重偏低和高校自筹能力不足等特点。学杂费的大幅增长增加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不满;另外,我国高校自筹经费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这也给高校的长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近三年来,某高校收入以财政投入和学杂费为主,且较为稳定,两项合计占到总收入的85%左右,学杂费收入比重略有下降。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某高校捐赠收入和自创收入比重偏低,且不稳定,总体规模也远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在学校的未来发展中,可以充分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在捐赠收入和自创收入两种筹资渠道上挖掘空间。

  在某高校自创收入中,利息收入和自筹科研经费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办学办班收入。自筹科研经费和办学办班收入比重逐年稳步上升,利息收入比重下降明显,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拨款方式的逐渐深入,利息收入的数额和比重都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与国内其他同等水平的高等院校相比,某高校校办产业上缴数额和比重偏小,科技园等场租收入逐年稳定,值得关注。

  二、高校收入与资源利用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办学办班收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收入分配政策有一定的调整空间。高校财务实行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之后, 截留创收收入、设立小金库的现象基本上已得到遏制。但是, 就办班型创收而言, 在合同审签环节存在着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对于不同办班模式下, 各创收单位、管理部门因按怎样的分配办法提成确定依据不足,分成收入与成本持平、甚至不足弥补办班成本时会影响到创收单位的积极性, 分成收入充裕时会影响到学校资金的积累。最后,创收收入分配到各部门后, 一部分可作为办班成本的必要补充或集体福利基金, 另一部分则应当作为发展基金, 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科研发展之用。但是一些部门对办班成本缺乏控制、甚至造成浪费, 办班支出与发展基金则混淆, 追求创收的短期效益, 而忽视其长期绩效。

  2.学校所办企业对学校贡献度偏低。目前,每年学校所办企业上交的投资收益仅一百多万,明显低于同某高校类似规模的高校。学校所办企业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学校及资产公司对校办企业监管力度不足,校办企业回报学校的程度太低,远低于同规模高校,甚至不及省属院校。另外,学校对于科技转化成果的监管和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学校所持有的科技成果市场化收益无法回到学校,而被老师以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形式转移出去。

  3.学校可控收入中除办学创收项目外,能够提供稳定收益的大项目不多。目前,学校具有稳定收益的项目仅有南、北校区的商铺、科技园等场地资源项目,虽然部分校区场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及利用效果不佳。学校场地资源的对外使用受限于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学校的收入贡献极其有限。

  4.资源分配及利用效率及效益有待提高,缺乏问责机制。目前,高校在资源使用、分配方面,普遍问题包括:(1)学校场地资源统筹分配效率不佳,无法满足办学院系扩大办学规模以及提升办学档次的需要;(2)缺乏自上而下的推动机制,学校现行房产定额分配模式未真正实施;(3)部门忙于争取资源,但不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学校未建立起有效的资源管理责任制。

  三、高校直接增加可控收入的途径

  1.以财政拨款收入为基础,研究国家对于教育、科研重点领域的定位,积极争取已有项目之外的财政拨款。目前,财政拨款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已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学校应深入研究政府相关高校政策,响应国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号召,充分做好相关学科项目的论证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拨款。学校应根据政策要求,结合现实情况,积极完善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以促进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2.成立专门募款机构,拓宽渠道,建立捐赠激励机制,增加捐赠来源。高校自筹经费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捐款筹资,国家也给予了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的鼓励政策。学校应首先建立健全专职募款办公室,培养工作人员职能专业化,使募款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募款人员,培养他们“向人要钱的岂术”。其次,学校还要加强校友网络建设,向校友传递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理论创新成果,为校友及其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在职培训、重大科研问题攻关等服务。充分考虑捐赠者的意愿,定期向捐赠校友邮寄捐赠资金使用年度报告,帮助校友了解所捐赠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并接受校友的建议和监督。最后,学校还应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对于捐赠筹款多的学院给予政策优惠。

  3.实行灵活的经济分配政策,突破院系发展瓶颈,增加办学办班收入。首先,学校在制定经济分配政策时应改变理据,调整思路,不应只在校内各院系之间比较,而应以排在我们前面的三或五名的同类学科、学院所在高校的经济政策为参照物。其次,由于不同学科的特征、属性不同,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科采取分类政策。立足市场化发展需求,建立富有弹性的分配比例机制。调整学校与办学单位的分成比例。还可参考累退制税收征收方式,调整办学收入分成结构,即院系创收收入越高,学校的分成比例越低。再次,要合理设置结算分配项目,提高院系办学积极性。业务费的分成比例还可以适当调低,而酬金、福利费的分成比例可适当调高,以满足实际使用情况。

  4.实施全面收入预算,细化收入预算,建立收入实现责任制,建立学校创收绩效评价体系。目前,虽然收入纳入学校预算,但相较支出预算而言,学校对收入组织效率和收入规模的潜力空间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对收入预算还处于粗放阶段,收入项目预算不够细化,建议学校进一步强化收入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细化收入预算项目,建立收入责任制,并且建立收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跟踪管理制度,减少收入资源的流失。

  5.理顺后勤产业与学校的经济关系,减少后勤集团对学校经费和优惠政策的依赖,提高校办产业的投资回报要求,促进科技成果同校办企业的结合,多渠道争取财政支持。为增加后勤产业给学校带来的收入,学校应首先根据学校发展战略明确后勤、产业的不同定位。学校应建立起以成本节约为核心的后勤集团负责人考核机制,要求后勤集团加大统筹力度,减少对学校经费和优惠政策的依赖,节约学校在后勤保障项目支出。

  四、高校间接增加可控收入(节流)的途径

  如果不能提高资源的分配及使用效益,高校仅靠拓展收入还是不能满足资金的需要,必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注重效益、节约资源的运行机制:

  1.强化资产预算编制,将国库项目中大型采购纳入资产购置预算,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减少经费总量支出。目前在使用国库资金购买贵重设备仪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预算资金执行进度的影响,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导致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差,存在“多花钱、少办事”的情况。鉴于上述情况,建议今后加强国库项目的资产购置预算,要求国库项目中大型设备购置以及装修项目由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计划管理,规定大额支出项目必须及时启动,与学校国库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公开招投标和议价的优势,减少经费的支出。

  2.进一步扩大学校采购项目公开竞价的范围,实行小额、零星采购集中供货制。建立基本实验试剂供应平台,统一供应基本实验试剂。在各类基本的实验试剂供应方面,建议学校选择一至三家具有相关资质的供应商,统一供应,既方便学校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又可以达到节省经费支出目的。考虑将电脑维护服务、办公用品、饮用水、广告、印刷、会议、机票等公务性支出项目纳入公开竞价范围,学校可以选择找供应商资质的方式。

  3.整合学校资源,突破经费条块分割管理模式,落实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统筹责任。

  (1)建设设备与实验室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经费使用效率。由于目前各类科研经费实行条块分割管理,各院系和经费负责人安排设备仪器的购置,难免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设备重复购买及低水平购置的情况;同时,也存在部分设备利用不充分,乃至闲置现象。

  (2)整合房屋维修改造经费资源。在专项经费条块分割管理的模式下,各院系和经费负责人自行安排房屋的装修或改造工作。由于缺乏统筹和专业人士,也未免存有因重复工作或经办人员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浪费。建议由归口主管职能部门维修工作,对科研项目的装修改造进行预算管理。通过整合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解决房屋维修管理过程中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整合学校现有低值易耗品加工能力资源。目前学校多家单位等单位均有玻璃加工车间,但均存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原因,如果学校能够进行统筹整合,并给予适当的激励机制,将来既可以满足校内各项教学和科研需求,在减少经费开支的同时,达到增加创收的目标。

  4.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结合。研究制定学校房屋、办公设备、车辆等资产的配置、更新标准,建立分层次的配置标准体系。逐步扩大新增资产配置审核范围,充分考虑部门占有的资产及其收益情况做到未经审核则不安排相关经费支出。

  5.将经济责任逐层分解到单位直至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制度,并建立公示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推进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加强校级经费支出的绩效考核。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将评价结果作为部门、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执行个人的重要考核参考依据,并逐步建立评价结果校内公示制度。

  在考评过程中,除关注财务支出的合理、合规外,更重要的是要对项目实施中的质量控制和完成后的效果,落实相关人员的资源使用效益以及节约效果的经济责任。

  6.完善学校资源分配决策架构。建议学校成立一个专门的“计划和资源调配委员会”,小组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财务、发展规划、教务、人事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院代表以及学校资深教授等,主要职责就是协助校长执行其职责,提出大学发展计划,确定每年学校可用于发展建设的资金总量,对学校人、财、物资源总量及结构进行决策,是学校资源调配和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在资源调配委员会下,分设人事、财务、资产等各类专设领导工作小组。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