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4-02-18 点击数:163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以山东联通为例2008年10月,原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正式合并,投资呈跳跃式增长,由此形成的折旧对公司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必须高度关注投资效益。投资项目后评价对于提升企业投资效益、增强通信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投资量大、回收期长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山 ...

  ——以山东联通为例

2008年10月,原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正式合并,投资呈跳跃式增长,由此形成的折旧对公司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必须高度关注投资效益。投资项目后评价对于提升企业投资效益、增强通信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投资量大、回收期长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山东联通应如何充分运用投资项目后评价手段,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值得探讨。本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特点,以山东联通的后评价工作实践为案例提出创新策略。

  一、通信项目特点及评价方法

  (一)通信项目特点

  全程全网的产业特点决定了通信项目具有投资额大、技术层次高、回报周期长、投资多元化等独特性,其后评价工作因此呈现出如下特点:1.必须侧重积累关键数据,为未来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2.必须关注行业内项目之间和下属企业之间的横向对比,偏重于评估效益和项目本身的管理优劣;3.具体项目的评价过程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二)通信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通信项目后评价常用方法有逻辑框架法、因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比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等多种。后评价方法是否适用最终要将投资项目产生的实际效果与决策预期目标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二、山东联通投资项目后评价案例分析

  2007-2009年,山东联通对17个市分公司的352个投资项目开展了后评价工作,项目金额总计约为32.45亿元,约占2007-2009年总投资额的11.67%左右;全部项目的成功度平均得分为94.83,评价为成功的296项,占84.09%,评价为基本成功或不成功的47项,占13.35%;共提出管理建议724条,其中经专业部门反馈认定为较有借鉴意义的591条,占81.62%。

  (一)对投资效益的反映度

  选取部分市公司,将其项目成功度与其投资效益指标(投资占收比)进行对比,观察一致性。一致性越强,说明后评价结论对投资效益的反映程度越高(见图1、2)。

  从两图对比看出,市公司投资项目成功度得分与反映投资效益的投资占收比指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项目成功度得分较高的公司,投资占收比指标也较低,表明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公司的投资效益情况(如青岛、淄博、莱芜);同时,投资项目成功度与投资占收比指标也呈现出一定的偏离度,偏离度的大小,表明了后评价工作对投资反映的客观、全面程度。偏离度较大的公司,则表明其后评价工作对投资状况的客观反映程度不足(如泰安、威海、日照)。

  经测算,山东联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对投资效益状况的总体反映度为66.75%,基本可作为投资效益评价参考依据,但有效性仍需加强。

  (二)问题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及评价后的反馈信息,此次项目后评价工作尚有如下问题亟待解决:1.后评价工作框架和形式照搬痕迹重,与企业和行业的特点结合不足;2.可行性研究报告欠完善,存在轻市场重方案,轻效益重技术等倾向;3.基础数据缺乏,资料不够完整,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4.项目收入成本数据测算相对困难,未来行业发展和市场预测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对不断扩容发展的网络建设的决策参考性;5.数据处理模型尚未健全,尚未建立数据库及较为完善的运营数据分析决策系统;6.抽取样本进行后评价的方式影响了结论的参考性。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的与通信运营企业的运营规律、产业特点相关,有的则与企业体制、制度文化等有关。解决上述问题,应从建立健全后评价管理机制、完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有效管理项目数据信息、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式等四个方面着手。

  三、山东联通投资项目后评价创新策略

  (一)构建“动态闭环“的后评价机制

  1.构建目标

  依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管理思想,应用平衡记分卡和作业成本法,搭建完善的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闭环反馈机制,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投资项目管理从决策、执行、评价、反馈到决策优化的动态闭环管理,使投资在企业内部进入良性循环。

  动态机制是企业在安排投资时的战略性统筹,闭环机制则是对作为具体节点的项目进行后评价所遵循的机制,二者紧密联系、渗透交织,相互结合构成了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由点及面的系统化工作机制。

  2.构建方法

  (1)采用平衡记分卡,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能够反应各类通信项目不同特点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被各级员工普遍认可的动态优化指标体系,为每个项目建立平衡记分卡。首先,以项目分类标准为依据,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确定相互区别的评价指标、参数和重点;其次,在指标体系中不仅应包括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也应包括诸如战略性评价、效率改善评价、社会评价、顾客价值等方面的指标,对不同的项目重点侧重不同指标进行评价,给出不同的权重;第三,由于项目种类的多样性,评价方法和工具必须在具有针对性的同时,更强调其使用的普遍性。

  (2)应用作业成本法,明确指标取数流程,改进指标测算方法,形成“后评价—反馈—成果应用—再评价—提升”的循环反馈机制。其根本在于将企业的总成本以作业为桥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摊到最终的多维成本对象中,从而输出多维度、可追溯的成本数据。

  (3)优化利用PMS完善项目管理信息,建立项目后评价管理系统。以项目编号为唯一标识码,通过研发有效的软件系统,与支撑共享系统建立接口取得数据,并统一计算口径,逐步实现后评价指标分析计算的系统化,自动生成每个项目的平衡记分评价卡,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全公司的投资效益平衡记分评价卡(见图3)。

  (二)探索“现金流入产出单元”的后评价模式

  1.研究思路

  新会计准则第8号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这一概念为通信运营企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价提供了启发。如果在通信运营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引入会计学上的“资产组”——即“现金流入产出单元”这一概念,就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概念限制和瓶颈制约,获得更精确地解读。

  2.模式设计

  在认定“现金流入产出单元”的过程中,以投资单元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方式(如是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如果管理层按生产线监控企业,可将各生产线作为资产组;如果管理层按业务类型来进行企业的监管,可将各类业务中所用的资产作为一个资产组;如果按区域来进行企业的监管,可将各区域所使用有资产作为一个资产组。

  按“现金流入产出单元”进行投资后评价模式与一般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以收入为中介对投资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后作为评价对象,后者则直接以投资项目作为评价单元(见图4)。“现金流入产出单元”的评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收入与投资映射关系的建立和梳理,投资项目相关和不相关资产的界定等。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