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论文
浅析利率自由化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风险
发布时间:2014-02-11 点击数:163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将进入加速推进时期,并有可能最终完全实现利率自由化。即将实现的利率自由化,必将对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转变和挑战。因此,我国银行业在未来也必将面临经营模式的转型,而在这个过程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在 ...
  “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将进入加速推进时期,并有可能最终完全实现利率自由化。即将实现的利率自由化,必将对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转变和挑战。因此,我国银行业在未来也必将面临经营模式的转型,而在这个过程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也必将存在巨大的风险,本文旨在对利率自由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在利率自由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风险的措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能更好的应对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带来的风险,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一、利率自由化背景分析

  利率自由化是指国家放松对利率的管制,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自身资金需求等因素自行决定利率的行为。这种不受政府控制,由市场决定利率的行为,就是利率的自由化。也就是说政府放松了利率管制,由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和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自行决定利率,通过利率差别来区别不同风险的贷款人。其包括两重意义:一是解除政府以往所制定的旨在限制行业恶性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及生产的某些规定;二是创造一些有竞争性的产品、工具及手段,使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经营效率、服务的手段和质量更高,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要求和竞争需要。

  中国商业银行近九成以上的利润来自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率差,而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又是由中央银行限定的,不是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自由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是为其它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如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目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经济规模处于世界第二位,同时又是全球最大债权人,这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的思路下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一。在此期间,我国将加速推进利率市场下进程,利率市场化有可能最终完全实现,因此必将对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巨大转变和挑战。同时,根据已经实现利率自由化的美日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利率自由化前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能更好的适应利率自由化改革后带来的新模式转变,推动商业银行更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未来在经营模式转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现状。银行作为实施利率自由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实现市场化运作。在面临利率自由化环境下,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使之成为完全独立的市场行为主体不可避免。而目前在我国现行的银行体制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都会给未来商业银行转型带来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化程度高,产权结构单一;二是组织运作方式复杂,效率低下;三是潜在的不良资沉重;四是管理方式落后。

  2.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一是经营模式单一,业务范围开拓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经营存贷业务为主,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存贷利差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来源,对于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中间业务的发展关注较少。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仅管注重拓展中间业务,如委托理财、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和客户理财等,加快发展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但是总体上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仍处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传统存、贷、汇范畴,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创新的步伐,远落后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二是分业格局与混业趋势的冲突。从1993年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劵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全能银行比专业金融机构更有优势和效率。混业经营要求商业银行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保护银行自身安全运作与稳健经营以及规避风险的功能,而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商业银行所缺乏的,也是未来商业银行在准备混业经营所必须面对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中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1.利率识别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水平,利率风险的扩大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对利率风险的计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同业恶意竞争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资金价格竞争是充分体现银行经营决策的竞争。

  3.商业银行的定价权带来的风险。对于已习惯的利率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的银行业,利率自由化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得存贷利差收窄,过度依赖利差的传统模式会越来越难以为继,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在政策上要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把定价权交给了银行,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带来的风险。在商业银业发展综合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商业银业自己条件的制约,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方向、风险防范人才建设上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金融创新能力也会不同,使得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路径各不相同,不仅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经营模式转变的风险,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三、建议和对策

  “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自由化改革将进入加速推进时期,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即将到来。对于当前的银行业来说,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提高应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能力,来迎接新的挑战。

  1.加快银行体制的改革。银行作为实施利率自由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实现市场化的运作。因此,必须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包括对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和建议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提高运作效率。

  2.转变经营模式,发展中间业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存款利率市场化一般是通过脱媒过程来推动的,银行存款以外的金融产品,包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只有在金融市场中创造出更多的工具和服务来逐步替代银行存款,银行存款作为货币供应量和清算媒介的作用才能有所下降,银行存款的利率才能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完善信用中介功能,提升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职能,以推进混业经营。

  3.加强利率风险的管理。首先,要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其次,建立利率风险计量模型,提高衡量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能力,并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争取使各种利率风险监测分析手段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实现整合。

  4.建立和完善产品定价体系。在利率自由化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金融产品定价体系,以防范利率风险。改变目前单一的利率价格形式,形成综合定价形式,为商业银行利定价策略防范利率风险创造条件。

  5.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利率自由化必然推动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转型。在这种转型中,银行创新能力对于银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应借鉴西方银行先进的资产负债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以转移利率风险并从利率变动风险中获取最大收益。

  6.加强风险管理人才、技术准备。在全球混业经营和我国未来利率自由化环境大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不可避免。未来转变经营模式意味着风险的集中和有效分散,标志着业务综合度、人才复合度、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与风险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业务的多元化又有赖于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网络技术设备的支持。

  四、总结

  从1995年开始,我国着手推行利率自由化改革,截至2005年3月货币市场利率品种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自由化。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已全部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已放开,人民币存贷利率方面已逐步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仅剩下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两大关键点有待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自由化改革将进入加速推进时期,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即将到来,这对我国银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