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1-13 点击数:165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二十世纪初,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美国金融界才开始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启用—禁用—再启用”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已发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 ...
  二十世纪初,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美国金融界才开始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启用—禁用—再启用”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已发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结合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公允价值的确定和推广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且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受到各方的质疑。尽管如此,公允价值的推广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及其财务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

  关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国内外一直在不断探索其科学表达,国际上经历了几次重大变更,使其内涵逐渐趋于严谨。葛家澍教授(2006)认为在公允价值研究方面,从时间上看,不论在早期还是现代,美国都是最早;从研究的深度看,FASB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也是当前唯一发布单一的、连贯的、内在一致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机构。

  根据FASB于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SFAS157号文件,公允价值是指会计主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该文件在“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价格选择”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了严谨的定义,消除了在后续实务操作上的随意性,使公允价值在概念内涵的层面达到空前统一。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随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提出及推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取得重大进展。

  (二)公允价值的财务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单纯地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已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因为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国际普遍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引入公允价值后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收益决定模式由净收益向全面收益转变

  经济学中的收益除包括净收益之外,还包括一切预计或已经发生的利得和损失。全面收益虽然未达到经济学所说的“收益”的全部标准,但在全面收益的所有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是最能接近如实反映经济学收益本质的一个属性。公允价值会计主要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因此并没有否定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取得的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而只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些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各要素和产品市场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靠的。只有在缺乏可比价格的市场下,才运用各种估计、判断,但应该承认:只要评估机构从客观、独立的角度出发,做出各自的判断,那么他们的专业判断结果是相对可靠的,也是应该认可的。

  2.收益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收入费用观虽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并能详细说明利润的来源,但由于其没有关注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而是仅仅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能与之相配比的费用,往往导致大量性质不明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进入资产负债表中,而这些“费用”一旦发生即属于沉没成本不可收回,只是为了遵循配比原则需要分若干次在不同期间分摊计入收益表,将之列进资产负债表作为过渡,而其本身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使用,使人们更加关注资产的质量,资产和负债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核心,收益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资产负债观的采用,突破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限制而不能进行确认的多个内容,使会计收益的概念更接近真实收益,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更有用。

  3.财务信息由反映受托经济责任向为企业决策提供判断依据转变

  受托责任会计下的历史成本注重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决策有用观下的公允价值更注重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强调必须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虽能提供相对及时、有用的信息,但它却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但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在缺乏有效的、可靠的市场价格情况下,公允价值充满了估计、判断,还对一些涉及未来的交易进行了预测,但在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方面,公允价值反映的信息相对历史成本会计而言可能还是可靠的。尤其针对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历史成本计量是无法真实反映其价值变化的,而公允价值计量通过估计、预测,可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可靠的信息。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现状

  2006年2月15日,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39项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发布,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公允价值的广泛引入,极大促进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几年下来,公允价值计量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环境不够完善

  公允价值计量所依赖的市场环境不完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现实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交易的公平性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缺乏活跃的市场,要素市场不成熟,加之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从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使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准确把握,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

  2.计量不够规范、可操作性差

  公允价值计量规范极度缺乏,可操作性还不强,尽管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应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规定不能达到统一规范。此外,会计准则体系中确实在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很不详尽和统一,无法有效地指导实践。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可能会成为阻碍公允价值计量合理、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如果一项资产或负债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作为定价基础,就要依赖专业人士通过可靠的模型和基于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做出预测和判断进行价格评估。但是估值技术比较难把握,在估值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金融行业只有少数银行有自己的定价模型。估价技术的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