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的运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高校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不参与市场竞争。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管理水平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日常运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就显得颇为重要。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高校虽然不参与市场竞争,但是也应当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能否有效利用资源。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效率的集中体现,也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财务预算管理为高校集中设定目标,统筹规划,并提供实施策略、方案、考评,以确保资源优化配置,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应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部门之间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使得每一种资源配置到最适合的部门。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应当注重公平,从全局着眼。
2.合理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有可能通过举债更好的利用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高校在举债进行发展时候,负债规模应当适度,以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及科研为前提。但是举债的同时也可能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做好财务预算管理,设定适当的财务评价指标显得尤为重要。设定必要的财务评价指标可以考核高校的财务发展能力,衡量高校的风险承受能力,规范高校的各项财务行为,科学合理地规避财务风险。
3.促进校内部门间的合作。财务预算管理通过经费统筹安排、预算分配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财务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学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所以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使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取得组合效益的关键前提。高校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应全局考虑,明确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避免由于权责不清楚导致互相推诿。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长久以来,高校只是按照上级拨款计划编制财务预算,收支计划也只是根据上一年发生数与预计数来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实际数与预算产生很大的差异。高校财务预算由财务部门完成,没有科学论证,其他学院或者部门职能被动的接受学校或者上级部门下达的财务预算。高校财务预算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工作,但是高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缺乏足够的重视。
2.编制程序不合理。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完成,根据学校的财力和工作计划编制。其他部门不参与,只是被动接受财务预算。但是高校各院系各部门的教职工是财务预算的实际执行人,如果他们不参与财务预算的编制,容易导致预算与实际相差太大,也容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抵触。
3.编制内容不详实。高校综合预算应当根据各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包括学校全部收支计划。但是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和广泛化,各院系和部门在预算之外获得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脱离了财务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教学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没有细化支出项目,没有定员定额指标的情况,没有明细科目的情况,都不利于预算的分析和管理。预算编制内容不详实,会导致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高校目前应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是根据财务人员的经验来构建的,主观性较强,不够严谨和科学,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建立预算评价指标。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评价指标,就不能合理地进行考核,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最终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收支平衡原则。财务预算应当强调总收入与总支出大致平衡,总量与分量平衡,尽量避免财政赤字。
2.统筹兼顾原则。高校财务预算应当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学校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兼顾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利益,从学校全局出发,统筹安排财务预算,保证各院系各部门都能正常运作。
3.易懂易操作原则。财务预算的编制应当遵循易懂易操作原则,预算应当能让自上而下,各级相关人员看懂,易于管理和操作,以便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便于各部门的配合和监督。
4.科学合理原则。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应当科学合理,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遵循相关教育法规要求,遵循财务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切实反映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思想和目标。
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首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在高校管理中应当普及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使政策制定者了解高校在年度中拥有多大的可支配财力,让广大教职工明白资源是如何被安排的,争取各院系和各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只有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来,才能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更全面,执行更规范,监督更有力,整个过程更加系统、科学、透明化。财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关乎高校全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应当将财务预算管理提到战略高度。因此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各院系、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及时沟通,这样既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又能促进预算编制的细致合理。财务预算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编制和管理,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相关技能。
2.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素质。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元化趋势加剧,学校组织结构日趋精细和复杂,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庞大,这就要求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素质。财务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参加相关培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加强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另外,财务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及时与各院系和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力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层层把关,按照预算审批程序,对日常预算支出活动进行管理,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应拒绝审批。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应当进行实时追踪和分析,监督和控制各个环节。高校应当严格遵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必要情况下应当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执行过程全权负责,加以适当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预算收支不得随意更改,对于确定需要调整的,应当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通过。
4.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监控机制预算监督应该是事前、事中、事后全时段、全方位的监督。在预算编制前应当设定预算目标,明确各院系各部门预算目标及职责包括财务监督、内部决策监督、会计监督、内部审计、财务大检查制度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应当根据预算管理制度或者文件加以约束,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不得人为随意更改。在预算期末,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的性质和原因,对本期未能消除的预算差异,在下期的预算中予以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