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分析在区域化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01-13 点击数:138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先进的精密大型医疗设备如CT、磁共振、彩色多普勒、B 超、直线加速器等进入医院,构成医院的技术基础,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概述  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在促进医院开展医疗业务的同时,也存 ...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先进的精密大型医疗设备如CT、磁共振、彩色多普勒、B 超、直线加速器等进入医院,构成医院的技术基础,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概述

  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在促进医院开展医疗业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分析,笔者归纳了在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几个普遍性问题:

  1.配置数量失控,区域布局失衡;

  2.盲目追求高配置,购前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不充分;

  3.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4.忽视成本核算,运营成本管理缺位;

  5.设备维修依赖生产厂家,维护成本高。

  本文以“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分析”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3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文献122篇。文献评阅结果显示,近六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2.大型医用设备投资、使用效益分析;

  3.大型医用设备效益分析方法介绍;

  4.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管理研究;

  5.国外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经验。

  但是把经济效益分析具体应用于区域内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情况比较和评价,相关研究几乎没有,唯一一篇《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也只是从分析医疗设备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对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建议,并没有具体的案例分析。

  本文旨在了解以上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医院设备管理中普遍采用的经济效益分析应用于区域化大型医用设备评价,为做好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资料来源与分析

  (一)资料来源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南接福建南平,西邻江西上饶、景德镇,北连安徽黄山,东与省内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衔。现辖龙游、开化、常山3个县,柯城、衢江2个区和江山市,全市地域面积884l平方公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212.27万人,其中柯城区46.45万人,衢江区34.14万人,龙游县36.24万人,江山市46.79万人,常山县24.14万人,开化县24.51万人。

  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立医院共有大型设备:CT 12台,MRI 5台,DSA 1台,直线加速器1台。其中市级医院共有CT 2台,MRI 1台,DSA 1台,直线加速器1台;县级医疗机构共有CT 9台,MRI 4台;基层医疗机构共有CT 1台。以上各医院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金额、检查人次、检查收入及运行成本情况等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由各级医疗机构填写调查表,由调查组人员负责对数据真实性进行审核。

  (二)资料分析

  1.人口数量与设备总量配比分析

  钱英在《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提到,2000年国家规定了几种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标准,其中 CT 2.0 台/百万人,MRI为0.3 台/百万人。2009 年,我国CT已达到约5.09 台/百万人,MRI 达到 2.80 台/百万人,均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从人口数量和设备总量的配比情况来看,衢州市大型医用设备CT、MRI的配置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其中有两个地区的CT配置数量高出2009年全国CT平均配置水平, 另有两个地区的MRI配置数量高出2009年全国MRI平均配置水平。

  2.成本效益分析

  在对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设备的收益集中表现为收费,成本部分包括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员费用、资金成本、耗材成本和水电消耗。

  (1)很好,收益率≥50%;

  (2)较好,25%<收益率≤50%;

  (3)一般,16.7%<收益率≤25%;

  (4)差,收益率≤16.7%。

  对比评价标准,全市有2台CT的成本效益率为负,低于16.7%,为差;有1台CT的成本效益率19%,为一般;有1台CT的成本效益率26%,为较好;其他5台CT的成本效益率均大于50%,为很好。

  3.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来分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服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达到盈亏平衡时的服务人次。

  2011年衢州市各县(市)区CT本量利分析结果显示,有2台CT的实际服务人次低于保本点人次,处于亏损状态。

  4.能力利用率分析

  郭有良在《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和使用效益分析》中提到,能力利用率是从提高设备工作量潜力的角度来评价目前工作量与满负荷工作量之间的差距,可以综合评价设备工作能力的发挥程度。

  对本市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实地访问,了解CT实际工作时间24小时和平均每检查人次耗时10-15分钟,按15分钟/人的标准计算一台CT的可服务人数为 34560人次/年。按照这个标准,可计算出每台CT的能力利用率。

  从衢州市各县(市)区CT能力利用率分析分析结果来看,全市有1台CT处于超负荷运行,有3台利用率低于20%,设备的利用率严重不足。

  三、结果

  从人均拥有量来看,全市大型医用设备CT、MRI的配置总量已完全满足区域内医疗业务对大型医用设备的数量要求。从全市区域来看,大型医用设备总量饱和但仍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截至目前市本级又新增加了两台MRI。

  从区域布局来看,6个县(市、区)都配置了至少一台大型医用设备CT、MRI,基本上满足了各县(市、区)医院医疗业务需要,存在个别县(市、区)过度配置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从配置结构来看,目前全市大型医用设备CT为双排螺旋CT和单排螺旋CT混合配置,市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仅配备一台双排螺旋,CT配置存在层次低,结构单一的问题。

  通过对衢州市区域内CT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比较,发现人口总量与设备数量配比情况直接决定了设备使用效益。衢州市各县(市、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决定了每个县(市、区)配置1台CT最为合理,配置2台及以上的县(市、区)设备使用率明显偏低。

  综上所述,理想状态下衢州市6个县(市、区)应各配备一台双排CT为标准配备,市本级配备一台高配一台标配,在方便百姓就医的同时提高医疗诊断的质量,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实际上,存在个别县(市、区)设备配置冗余,全市范围设备配置层次低、结构单一的问题,从而影响存量资源发挥效益最大化。

  四、建议

  (一)建议做好区域卫生规划

  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规划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按照总量控制、布局调整、严格准入、有效使用的原则,优化大型医用设备区域布局,促进合理应用,提高使用效率。应根据区域内人口数量、结构、健康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卫生需求和现有医疗条件,制定各区域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并严格执行。

  (二)建议实行大型医用设备区域化集中管理

  在区域内对大型专用设备实行专业化集中管理,资产使用单位不再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管理,而是由专业的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团队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规范的专业化管理,能有效解决各单位间大型设备闲置与不足的矛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专业化集中管理,大型专用设备执行专业化维修保养和使用程序,既节约了修理费用,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区域化集中管理,节省了单位大型专用设备管理的人力成本,并且整合后的大型设备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建议加强集中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大型医用设备集中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才,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市的专业人员配备无法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要从人才引进、持证上岗、进修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多途径多角度,建立一整套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懂操作、知维修、重保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大型医用设备科学化集中管理提供人才保证。

  (四)建议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对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以成本管理、使用效益、维修保养、社会效益为基本评价对象,以设备故障率、设备完好率、设备保养计划完成率、设备维修及时率、设备有效使用率、成本收益率、进修培训次数、设备归档为主要考核指标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对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客观、有效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为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五)建议实行区域内大型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

  构建区域信息化平台,对大型医用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市大型医用设备基础数据库和医疗设备管理信息中心,对大型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实行网络式集中化管理。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医疗诊断平台建设,设备的报修、检修、维修和保养走集中化、程序化和专业化管理。

  五、结论

  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就应该对存量资源进行结构优化。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区域规划,严格核定区域内设备总量,对于过度配置、效率低下的大型设备进行资源整合;科学制定层次化配置方案,维持县(区)级医院标准配置,提升市级医院配置标准,提高诊断质量;实行区域化集中管理,由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维护,节约设备运行成本。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