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备设计的目标价格管理实现途径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1-14 点击数:136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的装备价格制度改革。创新价格形成机制、实现科学化决策和规范化管理是此次改革的目标之一。开展目标价格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目标价格管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日本兴起的一种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的战略性产品和成本管理方法。它以客户需求 ...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的装备价格制度改革。创新价格形成机制、实现科学化决策和规范化管理是此次改革的目标之一。开展目标价格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目标价格管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日本兴起的一种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的战略性产品和成本管理方法。它以客户需求的产品价格为导向,通过全面把握工程、技术信息,监控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成本,以达到产品设计完成时的成本“筑入”。目标价格管理可贯穿于产品的全价值链过程,包括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其中设计过程是实施目标价格管理的最佳时机,虽然设计投入只占产品成本的5%,却决定了产品成本的70%-80%。

  装备是特殊产品,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研发环境与一般产品都有明显不同,当前在国内对其开展目标价格管理,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数据管理手段不完善、成本分析方法不成熟、成本创新途径不明确等。本文结合我国装备研发实际,研究了装备设计阶段开展目标价格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并对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初步的解决途径。

  一、国外装备设计阶段目标价格管理技术概况

  经济可承受性是未来装备的重要特征,是装备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英、法、俄等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工作:实施了经济可承受性战略,颁布了各种规范和指南,加强了各方面对经济可承受性的重视,并号召各军兵种和工业企业采取管理改革措施和技术创新方法,以达到装备在经济上可承受的目的。设计阶段实施目标价格管理是国外实现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的做法包括:(1)开发新装备之前,运用产品品质机能展开(QFD)等方法,将开发阶段可能面临的设计与规划问题,预先做出整体性规划,并作为各部门沟通和共识的基础;(2)在设计之初设定目标价格、倒推目标成本,并根据经验数据,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分解到部件、组件和零件;(3)工程师不断运用与CAD、CAPP等软件集成在一起的成本分析软件开展设计、进行成本测算,随时进行技术经济权衡,获得最优质的设计;(4)在装备重要里程碑节点上,开展自下而上的校核分析和评价,以检验目标成本或进一步修正设计。

  完成以上目标价格管理工作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足够翔实的历史数据。以保证不断完善未来可用的成本测算模型,或是作为新装备设定目标成本的参考基准。(2)足够成熟的辅助软件。在无纸化设计、虚拟制造、虚拟装配、虚拟维修日益成熟的时代,成本分析不可能独立于研发环境之外,必须与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与研发软件集成在一起的成本分析软件,例如美国James Gregory公司的“Dynamic Insight”。(3)足够水平的分析团队。成本工程师从工程师岗位中派生出来,拥有丰厚的综合知识,是各级IPT小组的成员,具有方案否决权,负责在各个产品层次上测算成本、进行权衡。(4)足够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指导相关人员制定、分解、权衡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例如罗罗公司专门编有文件从宏观上介绍如何在设计中降低成本,从微观上介绍具体的降成本规范。

  二、国内装备设计阶段目标价格管理实施流程研究

  根据国外应用目标价格管理的基本方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装备设计阶段实施目标价格管理的流程,如图1所示。

  1.目标成本确定。综合论证阶段,装备的目标价格随研制任务总要求确定,并在后续设计阶段,随设计方案变化进行迭代分析。确定目标成本有四个步骤:第一,需求/竞争分析。以研制技术方案为基础,综合分析战技指标、定货计划、研究经费,并与类似装备的技术、经济数据对比,确定目标价格的可能范围。第二,总成本测算。根据装备的重量、尺寸、速度等技术特征,利用有效的参数模型,测算装备在某个批量下的总成本。第三,允许成本设定。结合需求/竞争分析和总成本测算结果,设定装备的允许成本。允许成本由适宜的采购价格和适宜的生产成本比重组成。在现行价格制度下,生产成本比重为95%,若未来定价制度发生变化,此比重需根据装备性质分析、设定。第四,目标成本设定。一般可按允许成本的70%设定目标成本。

  2.目标成本分解。根据装备的功能需求和各部件/系统划分,将目标成本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若目标成本发生变更,各级子成本目标随之变更。分解目标成本主要有三项工作:第一,基础数据采集。采集装备部件/系统、组件、零件的功能划分,主要技术参数(如重量、尺寸、材料、工艺)等基础数据。第二,参考数据分析。根据类似部件/系统、组件、零件的成本构成及占总成本的比例,对装备各级成本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第三,各级目标成本设定。依据适当的成本测算方法,自下而上测算各级成本对象的成本数值及构成,结合历史经验,设定各级目标成本。

  3.成本实现。设计人员遵循一定的设计准则,开展按成本设计。工作内容有三点:第一,制度设定。包括按成本设计的原则、要求、流程、方法、操作指引等;可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进入绩效考核考察范围。第二,人员培训。使各级设计人员了解目标价格管理的意义、基本方法、实现手段,认识到个人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第三,工具设置。为设计人员配备与现有设计、开发环境相符的成本分析工具,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实时的成本测算。

  4.成本评价。在装备的每个里程碑节点、每个设计层次都要开展成本评价。即对已完成设计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目的是选择技术性能最佳、目标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内容有两个:第一,根据设计信息,使用参数法、工程法等方法,测算各级成本对象的成本及构成;第二,使用评分法等方法,对现有设计的技术、经济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择最优方案或确定改进方向,成本是装备转阶段的放行标准之一。

  5.成本创新。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成本评价的结果,对存在成本改进空间的部分开展成本创新活动,以挖掘装备的低成本潜力;对不存在成本改进空间的部分,可修正前期设定的目标成本。成本创新包括三项工作:第一,对象选择。使用ABC分类法、功能比重法等确定成本改进对象。第二,方案设计。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更优异的可能性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第三,方案实施。选择优质方案,进行实质性设计工作,在证明合理、可行后,更新原有设计。

  以上五个步骤相互衔接、相辅相成,随装备设计进展,迭代开展,使装备的实际成本逐渐接近目标成本,从而达到目标价格可控的目的。

  三、国内装备设计阶段目标价格管理技术难点解析

  以国内目前的装备研发环境和技术基础开展设计阶段的目标价格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在此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成本意识不强烈。“重视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把成本指标作为与技术、进度、质量同等重要的设计目标”,是很多设计人员、管理人员都了解的标语,但实际工作中依然“只算军事账、不算经济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装备的价格管理体制、价格制定机制、价格计价方式等依然没有变化。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从国家层面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调整政府、军方、工业部门在价格管理中的职能,建立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第三方机构,形成规划、计划、预算和执行系统决策机制,对武器装备进行分类计价,明确成本激励和补偿方式,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目标价格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培养具有工程、经济、财务、金融、计算机等综合知识的成本管理人才等。只有体制上发生了转变,以成本为目标所开展的工作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源之水”。

  2.基础数据不完善。由于长久以来以技术为重,与装备有关的经济数据严重缺失,再加上工业企业的自我保护,要形成支持目标价格管理的基础数据难度非常大。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要点:第一,以产品分解结构为基础,建立适当的数据管理架构。目标价格管理在不同装备的不同设计阶段使用的基础数据是不同的,不仅涉及到装备的分类,而且涉及到从总体到部件/系统、到组件、到零件的划分,以及每个层次产品的技术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等。为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公认的、可共享的基于产品分解结构的数据管理架构。第二,形成可收集历史数据的通道。尽管国内以往的技术经济数据不系统、不详细,但对于未来的装备价格管理还是一笔有价值的财富。有必要在国家支持下,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建立适当的历史数据采集通道。第三,规范新装备技术经济数据积累机制。对新装备来说,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按照规范的数据管理架构,积累过程数据,为将来的装备目标价格管理奠定基础。

  3.分析方法不成熟。国外之所以能够成熟应用目标价格管理,是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成熟的分析方法。以波音公司为例,它使用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收集与分析成本数据,可随时查看一架飞机、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零件消耗的材料、工时,可模拟和重现某产品的成本产生过程。成本测算方法可随已知信息量多少灵活选择:在型号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主要性能参数对总成本进行测算;在型号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部件结构特征(重量、材料、工艺)对部件成本进行测算;在型号详细设计阶段,根据零件几何特征、制造工艺、装配方法等对零件成本进行测算。因此,国内必须研究适用于我国装备的成本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产品设计特征的成本测算方法。因为这决定了成本分析对技术方案进行反馈控制的核心。在国内当前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可暂时引入国外方法并进行适应性分析,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更深入的方法研究。

  4.创新途径不明确。为了保证装备实现目标成本,必须在测算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存在差距时,采取有效的降成本措施。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采用成熟的成品和材料,减少结构件数,避免曲面设计,采用统一的标准件等,但大多数还要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或是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一般效率比较低、效果有限。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是前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动在研究了世界各国250万份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创新方法,恰恰能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通过TRIZ的四个工具(冲突分析、物-场分析、需求功能分析、ARIZ算法分析)和三个知识库(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效应知识库),能够将创新变为一种有据可查、有规律可循的活动,从而帮助我们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装备设计阶段引入TRIZ理论与工具,以更好的进行低成本设计。

  四、总结和展望

  实践证明,目标价格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装备成本,实现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在国内现有条件下,实施目标价格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障碍。但是,随着我国装备价格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各方面人员对经济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也日益加强。目标价格管理定可在国内发挥其强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装备的设计阶段就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