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中央水利投入资金总量都呈高速增长趋势。中央水利投入资金的使用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证中央水利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安全和高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创新监督机制,将廉政风险贯穿于内部控制各个环节,重点加强对风险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高效。
一、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具体实践中,内部控制已成为单位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健全的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所谓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制度、监督不到位而可能产生不廉政行为的风险。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是减少投资决策、财务管理、产权交易、资本运营、物资采购、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等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重要岗位的舞弊和损失,与内部控制中确保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的目标一致。
因此,健全内部控制对于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按照内部控制环节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
重点围绕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识别廉政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
一是全面梳理岗位职责;二是全面排查风险点;三是确定风险等级;四是制定防控措施。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也是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在近年来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依托现有制度体系,清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该建立的建立,使制度管用、有效,覆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了因制度漏洞而出现的各种廉政风险。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和关键岗位,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制定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形成权力结构制约、业务牵制、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责权利对等的工作机制,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腐败。
在重大经济活动方面,单位领导行使决策权,业务部门执行,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形成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的管理格局。在设备采购方面,设备请购与审批、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相互分离。在货币资金方面,资金收支与记账岗位分离,网银资金支付时录入、复核与审批人员分离等。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强化上下环节的监督和制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不得超越审批权限,严格控制特别授权,防范业务审批引起的廉政风险。
在公务接待费报销管理方面,由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经办部门提出申请,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履行内部报销程序。财务审核人员应认真督促经办人员和经办部门严格履行内部审批权限规定,对于超越审批权限的事项不予以报销。
(三)预算管理控制
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预算管理工作,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总结、验收、绩效评价、新增需求分配的各个环节,建立内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项目立项、验收方面,根据工作性质和项目特点,择优遴选技术、经济专家,建立预算管理专家库,健全完善专家评审制度,实化项目立项绩效目标,优化项目申报和验收总结管理,防范项目立项不实、项目执行引起的廉政风险。
在预算执行方面,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需发生预算调整的事项,应履行内部追加调整预算程序,经由财务部门、单位分管业务领导、单位分管财务领导等审签的集体决策方可执行,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四)资金管理控制
通过设定权限、明确责任、理顺程序等方式,推进全员参与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的管理机制。单项费用超过一千元的原则上使用转账支票,能使用公务卡支付的不得使用现金,严格规范支付会议费、咨询费、劳务费等款项的依据,防范资金使用过程中引起的廉政风险。
在会议费管理方面,在编制预算和会议计划的前提下,办理会议费借款和报销时,应提供办公室审批的会议预算单、正式发票、宾馆结算账单、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避免虚假会议、套取、转移以及超标准的现象发生。
在咨询费、劳务费管理方面,支付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应附有关审批文件和成果等资料,并采用银行转账方式,将资金支付到咨询专家指定的本人在银行系统开设的个人结算账户,防范虚列咨询费、劳务费风险。
在发票管理方面,按照“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信息比对,先查后报”原则,将费用报销的审查关口前移,并对报销的发票进行抽查,分解了资金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点,将责任落实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人员身上。
(五)合同管理控制
严格执行联合审签制,由经办部门提出申请,财务部门、监审部门、单位分管业务领导、分管财务领导按照职责分别审签,并实行大额资金合同律师把关制。明确相关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防范项目管理中对外合同引起的廉政风险。
在合同订立方面,注重对合同的预算来源、授权审批,对方主体资格以及主要内容是否出现重大疏漏和欺诈等方面进行审查。在合同履行和跟踪方面,注重对合同变更是否经过授权,合同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审查。在合同成果验收方面,推进专家验收审查机制,注重对合同成果是否符合合同约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进行审查。
(六)资产管理控制
建立资产购置、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资产,防范重配置轻管理现象发生以及资产流失的风险。
在资产购置预算方面,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掌握存量状况,严格按照资产配备标准,推出资产管理专家评审制,加强设备购置方案的论证和预算审批。资产购置时,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管理规定和程序,实行管、采、用分离。
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建立资产监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相互制衡机制。在资产使用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员制度,配合实物管理部门和资产监管部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重视实物资产的盘点工作,盘点实施“必见实物”原则,实现人工盘点和电子扫描盘点同步进行的盘点方式,保证盘点的真实性,建立丢失设备的赔偿制度。
在资产处置方面,注重对报废设备的管理,报废设备的清点、技术鉴定、处置做到了多部门参与。做好人员调动时的资产移交工作。资产管理同人事干部的调动挂钩,人事调动手续办理前要经资产监管部门签字。
四、创新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监管水平
创新内部控制监督方式方法,推行财务实时在线监控、政务信息公开、关键岗位轮岗等方法,把权力置于阳光下,多管齐下,全方位监督,逐步提升监管能力,防范因监督不到位而出现的廉政风险。
1.推进财务实时在线监控。积极整合财务系统,将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全部纳入到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平台上,构建审计免疫系统。主管部门借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所属单位内部经济运行情况的实时在线监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监管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廉政风险。
2.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把廉政风险防控与政务公开相结合,逐步推进重要信息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部门、职工的监督作用。比如,通过单位办公自动化等方式,积极推进办公设备购置的预算安排、采购计划、报废资产的内部公开,促使业务公开真正成为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
3.实行关键岗位轮岗制。实行岗位轮岗制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对高风险岗位进行交流轮岗,建立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廉洁风险防控水平,防止不廉现象发生。同时,也有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让职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反腐倡廉实效的目的。
五、结论
我们通过对内部控制中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创新监督机制,提升了财务风险防控水平,有效地防范了廉政风险。在近年来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中,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