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的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
一、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1.会计职能的转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会计核算、数据统计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掌握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撑。因此,提高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
2.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按照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路,我国在2006年推出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废止了原先的行业会计制度,并在近些年来逐步完善,推出了若干会计准则问题解答,又于2012年发布了新修订或新制定的八项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新准则体系与以前行业会计制度的最大区别是更多的体现了“原则”导向,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需要在准则约定“原则”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职业判断,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3.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会开拓更多的新业务,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所在单位是一家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业集团,近年来随着转型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海外业务比重逐年提升,同时还收购海外企业,设立境外金融平台,就会产生海外企业合并、远期外汇套期保值等新的会计业务;同时集团还有合同能源管理、创新投资、商品期货等新的业务;近年来“营改增”税务政策的变化也对会计处理有了新的要求。诸如此类新的、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出现,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会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以笔者单位为例,集团下属有近200家控股企业,近百家参股企业,各个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上市公司和合资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明显较高,而一些传统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要采取措施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尤其是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企业的财会人员,提高集团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领域
1.坏账计提标准。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应收账款有减值迹象时,应采用合理方法计提合适的减值损失,但并没有明确规定计提的方法和标准,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笔者所在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大型电站设备,集团的会计政策是根据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来计提不同比例的坏账损失,即需要会计人员判断每笔应收款收回的可能性;同样,在转回坏账损失时,也需要判断能收回的可能性。如果每年计提和转回的金额都很大时,往往需要关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准确程度。
2.长期资产折旧(摊销)方法和年限。这里的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方法及年限应和相应的收益进行合理的匹配,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判断长期资产的受益方式及期限,从而决定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方法及年限。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财政部将折旧(摊销)方法和年限作为年报工作关注的六大重点方面之一,防止企业随意调节折旧(摊销)方法来调节利润。
3.能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够成熟,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严格限制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新会计准则中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念,而且2012年财政部已专门下发《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但在能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上,新准则还是给出了谨慎、适度使用的基本精神,即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才可以公允价入账。能否可靠计量便需会计人员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所处市场环境进行判断。
4.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关键要判断持有目的是投机获利还是套期保值。持有目的的不同导致会计处理不一样,投机获利项目的盈亏最终计入当期损益,套保工具的盈亏计入被套期项目的成本或损益中,这就需要对衍生工具的投资目的进行判断。
5.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浮动盈亏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动盈亏计入当期权益,不同会计处理对当期损益的影响较大。准则上明确这两项金融资产的最大区别是持有目的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仅仅是可供出售。
6.收入确认和成本核算。会计准则上只是对收入确认标准进行了规定,但对具体的收入确认方法并没有详细规定,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在成本核算上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如采用何种核算方法(如定额法、定单法等)最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存在后续成本情况下,预提成本的判断和估计等。
7.或有负债的披露或确认。会计准则上规定对或有负债是否要披露或确认,关键看负债义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根据不同的可能性来判断是否要披露甚至确认计量。类似情况也在或有收益的确认上,都需要会计人员对相关可能性进行职业判断。
三、如何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一)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要确保会计人员能精通会计准则,并加强后续教育,及时掌握会计准则的更新变化;其次要提高对问题的归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培养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从一堆分散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归类、分析和判断并解决问题;再次,不仅仅要精通会计知识,还要了解和会计密切相关的税收法规、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学等知识以及和本企业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的行业知识,综合各种相关信息后才能合理地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最后,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实践训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实践,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还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采取正确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首先,确定判断的事项和行为。即对所要判断的事项和行为的概况、所处环境、影响的内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等作一个全面了解,明确是对什么作出判断、判断结果应实现什么目的等。其次,了解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惯例。会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可供选择的法规、政策和方法,在没有明确的法规标准的情况下,行业惯例、其他企业的类似情况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判断标准。再次,进行职业判断。这个过程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相关法规、准则提出备选方案,并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本着控制风险和客观、公正的理念,找出最佳的方案,即作出最终的断定、估计或选择。最后,对作出的会计职业判断的执行结果进行回馈与完善。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决不受利益驱动或胁迫利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依法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四)建立健全多层次会计监管体系,监督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监管体系可分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大方面。首先,应强化政府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实施有关专业性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约束其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其次,应尽快健全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为中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对其依法进行的审计和鉴证应树立权威性,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后,对企业内部监督而言,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找出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风险控制点进行监控,特别是对会计人员行使职业判断的方面要加强监管,从而引导会计人员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确的选择、判断和估计。
(五)加大职业判断造假惩处力度,提高职业判断造假成本
首先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时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同时,企业管理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也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其次要明确法律责任,规定具体的惩治措施。对于职业判断造假要加大惩处力度,提高造假成本,才能进一步肃清行业风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客观性、公允性,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