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维护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局是地区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承担着多项职责,如预防重大疾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重点疫情等。这些职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局的工作范围进一步被扩大,其所要承担的工作负担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更为突出。目前,国内各大交通运输局虽具有相对成熟的交通机构会计制度,但交通运输局多数财务人员不能够准确了解交通机构等相关业务,并针对于这些业务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交通运输局多项业务难以落实到位。
(二)缺乏足够内控意识
当前,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交通运输控制交通运输局未能够正确认识中心内控的重要性,在行政单位内控管理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之下,部分交通运输控制中心仍然将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对于这方面存在的欠缺,因为交通运输控制中心是个特殊的卫生医疗机构,承担着公共交通活动,建立适合自身内控体系难度非常大,实施起来进展缓慢。分析原因,一方面单位缺乏对交通运输控制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没出问题就以为制度是完整的;另一方面单位对内控存在误解,往往注重内容或形式,忽视控制过程中的书面记录和重要性,认为只要实施了控制活动就可以了,而不太关注控制过程中是否留有证据。
二、加强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处理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2.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为此,必须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同时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交通运输局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二)内部审计方面的建议
1.对交通运输局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强制性外部专项审计
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涉及交通运输局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行业实施会计控制。按照国际惯例,企业首先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自我评价,出具对外报告,然后由注册会计师再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在监控过程中,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面对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如何辨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企业业务中的主要风险点和高风险区域,提请企业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使风险管理贯穿并渗透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
2.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程序,旨在帮助企业对致使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具体包括批准、授权、核对会计分录、核实、检查业绩、风险披露限制、职责划分、安全生产等。制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原则是避免由相关人员组成的集团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和交易。由于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活动,以使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更好的实现。
3.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内部各机构之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控制环节,进行科学的分工与互相牵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4.处理好控“点”与控“面”之间的关系
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那么,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一般是根据其营运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一般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的分级权限控制,防止资金的越权循环和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按照会计制度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虚假列支、随意列支、无序分摊等舞弊行为。三是权力监控:对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的越权使用和非程序化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实现控制信息化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企业依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并通过信息反馈过程进行纠错的系统。信息与沟通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保障线,为企业管理当局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保证。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信息并加以沟通,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应确保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的职责;二是信息系统应具备全方位的沟通渠道,不仅要有纵向沟通,还要有横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