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3-08-21 点击数:173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绩效是对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新 ...
——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绩效是对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新制度的规范和指引下,实施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核算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将为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同时也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笔者在分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主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提供一些思考。

    一、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主要变化

    新制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兼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需求,在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进行了重新梳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主要变化如下:

    (一)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新制度在对固定资产的界定中提到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而这一规定标准即是需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固定资产的界定,与原规则相比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单位通用设备由500元以上提高到1000元以上,单位专用设备由800元以上提高到1500元以上)。新规则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新界定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原制度的基础上,新制度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六大类(赵竹明等,2013),而且还对应用软件、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和购入的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等项目进行了有关说明,这一规范将使事业单位通过设立明细账和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的分类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和明确。

    (二)新增相关会计科目,完善核算体系

    财政部新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增加了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相关规定条款,将事业单位的在建工程等项目纳入了事业单位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之中,与之相配合,新制度增加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并要求事业单位在该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用以反映事业单位相关基建项目的投资情况和成本信息(赵竹明等,2013)。此外,新制度在进行固定资产相关会计科目梳理时,还根据文化文物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实际需求,增设了“文物文化资产”会计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相关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额。新制度通过对固定资产相关会计科目的梳理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之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完整。

    (三)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

    在之前的会计制度下,大部分事业单位是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这使得固定资产在处置之前一直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记录和披露,没有如实反映相关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的实际市场价值,也不能提供固定资产在报告期间的损耗信息,最终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成本核算(吴翠兰,2012)。新制度中引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及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等有关规定,既能解决上述问题,也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提出的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通过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还能更客观地看出国有固定资产的保全和增值情况,为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为兼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相关需求,新制度采用了“虚提”折旧模式,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净资产项目“固定基金”,而不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支出。

    二、新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在新制度颁布、实施的初步阶段,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和强化:

    (一)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从源头上对固定资产的购买或自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强化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建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业务开展需要,同时也要把握好市场发展动向,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不能盲目跟风上项目或重复投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执行审批程序,在进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决策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保证固定资产构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陈培林,2013);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要实时监控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反馈;在固定资产购建完成阶段,也需要及时跟进,监督其预算资金的总体执行情况和效率效果。

    (二)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是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合作配合以及对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修理、转移、折旧计提等一系列日常会计核算,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督(董维亚,2013);利用条形码管理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有效管理,最大程度地避免资产流失,保证账实相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帮助各部门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奠定人才基础。

    (三)多种途径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由于市场转变的产能转型与客观的环境改变,事业单位与企业一样,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固定资产闲置的问题。资产闲置无论对事业单位自身还是对社会来讲,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运转,也与“十八大”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相悖。因此,开拓多种途径盘活闲置固定资产成为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之一。

    对事业单位来讲,盘活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佳措施之一是对外投资,因为对该事业单位没有经济效益的闲置固定资产可能对其他组织来讲依然存在价值,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其价值即会实现;此外,事业单位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闲置固定资产的对外捐赠,一方面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内部资产闲置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对事业单位来讲,也可以积极探索技术革新手段,利用新技术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实现固定资产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软管理”

    制度和规范的实施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相关人员作用的发挥,要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除了要采取上述“硬管理”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塑造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环境,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得以顺利实施。

    事业单位可以在单位内部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强化人员的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开展对固定资产相关核算、监督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特别是在新制度实施的初步阶段,事业单位更需要积极组织财务会计和相关管理人员学习新制度,保证其对相关制度规范的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推进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从旧制度向新制度顺利地衔接和过渡。此外,事业单位可以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和职责的前提下,将定性与定量考核、定期与不定期考核、自我评估和外部考核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将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励相关人员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最终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绩效。

    三、小结

    总的来看,2012年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规范,审时度势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促进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梳理和补充,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之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完整;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在反映固定资产真实市场价值的同时,为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成本核算数据支持。目前,正处于新制度颁布实施的初步阶段,事业单位应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信息化、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加强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探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和水平。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