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以及有利的发展条件。成本优势逐渐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而成本优势的形成条件不仅仅局限于成本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更是企业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当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转变传统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升制造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一、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美国的会计名词公报中对成本这个会计学名词进行了阐述,并将成本体系分为财务成本体系和管理成本体系两个方面。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固定从属于某一个成本体系中,而是动态的概念,而我国的传统成本管理则是一种单纯的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模型。21世纪以来,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采取降低财务支出、削减员工福利待遇等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这就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竞争力降低。所以,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仍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管理缺乏全过程的监督、控制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以及先进性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制造企业的先进性不仅仅依靠于技术的及时更新、设备的完善程度等,更重要的是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部分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市场的开发与新设备的应用。而制造产品的成本控制、事前监督、事后管理则容易受到忽略。由于制造行业具有不同于普通企业的复杂性,如生产产品零件繁多,组装、运输要求较高,所以这就需要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专业人员监督负责,保证从产品设计、工艺选择到组织生产、抽样检验等各个阶段责任具体到人。但是,现阶段的制造企业往往忽视了产品成本管理过程的全面监督,责任意识不明确,只重视制造产品的成本核算,忽视了隐性的成本消耗补偿,未从根源上降低企业的成本金额。
2.企业成本管理手段未能与时俱进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管理流程,其受到产品类型多样、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等特点的影响,形成了分散制造、定制定量等生产流程。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依靠财务数据分析,而这种简单的数据罗列不能全面系统的体现制造企业各个车间作业环节的具体成本支出状况,无法将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状态整体统一呈现。除此之外,CAPP系统、会计电子化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的应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限制,造成制造企业产品的成本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成本管理数据失实的现象,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破产。
3.制造行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的成本管理对生产成本支出实行严格的考核审查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生产成本的作用。但是,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是对产品从原材料加工到出厂交付等全过程消耗金额的统计。所以,对企业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并不能从本质上完善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例如,在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上万件的机械零件,产品在制造企业的内部生产、组装中,必须经过铸造、焊接、铣、插等百余种工序环节。而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的缺失则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
二、完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
制造企业的成本最低化的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有效使用性。为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选择、加工生产以及销售、售后等各个工序环节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支出,做到产品累计成本的最低化。
1.全面落实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概念
现阶段,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忽视了事前和事后的成本管理,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将成本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阶段,将事中管理推进到全面全过程成本管理。
首先,严格控制产品的设计成本,并在产品设计阶段确定目标成本,将成本核算运用到产品的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的确定可以对产品的材料使用、工艺选择、工时消耗以及组装成本提前进行预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有范围、有计划的降低成本,将成本管理由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控制方面。
其次,完善产品材料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材料选购是企业产品制造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需要的材料一般较为分散,大型机械的原料配件一般可以达到几万件甚至于十几万件,所以材料选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怎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减少采购时长,一般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企业材料数据库,对企业需要长期供给的产品材料进行价值、金额分析,尽量确保产品选购材料的使用价值与购买价值达到最佳组合。第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采购人员的专业认知和职业道德,减少人为成本增长的可能性。第三,加强材料选购中的战略管理。这就需要制造企业在完善自身材料成本管理的基础之外,还要熟悉、了解其他市场竞争企业的材料选购策略,争取在材料成本管理中做到知己知彼。
除此之外,还要对企业产品进行定额定量管理。对制造企业成本占有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材料成本费用在整体的产品成本之中占60%—70%的比重,材料成本消耗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支出阶段。所以,制造企业如何准确把握生产材料的使用状况、市场价值,就成为降低企业成本支出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对材料消耗进行细致的管理是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完善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2.增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责任意识
成本管理责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者层面,还应加强企业普通员工的责任意识。
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以降低成本为企业生产战略的目标,将成本考核中的利润评价考核逐步转变为成本考核。例如在大型设备的分散式生产中,设备的各个配件进行同时同步生产,各级责任中心的成本考核也应同步进行。具体的考核步骤是:第一,将设备的配件、消耗材料进行量化处理,形成具体、客观的考核指标依据。第二,将预计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附加消耗进行预算管理。最终,将生产材料消耗和预计成本消耗叠加,作为各级责任部门的具体考核评价依据。
其次,加强制造企业的班组、车间的整体责任意识,促进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性。班组、车间是制造企业中最常见的存在形式,是企业内部的基本单位,企业大部分的成本消耗都发生在班组或车间的各个独立运行单位之中。因此,企业应该健全各级班组、车间的成本管理责任意识,并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将责任或任务落实到个人,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成本控制意识。
3.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改善成本管理方法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分析,特别是制造行业的材料应用流程,更需要充分的数据材料记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建立全面的数据库系统,对企业各生产材料、产品流程进行准确、全面记录,及时、系统分析是当下制造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企业的数据记录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选择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数字化系统,如CAPP、CAD等,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工作量,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对电子系统进行升级或二次开发,将制造企业中的设计、工艺、材料选购、销售、售后等各级环节相联系。
三、结束语
关注成本管理对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中,生产材料的成本消耗占据了过半比重,所以,将现阶段成本管理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事前、事中监督,将成本管理全面推进到制造企业的各个阶段是当下企业应借鉴的先进经验。除此之外,增强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传统成本管理转变为战略成本管理等都是完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