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对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目前许多学生毕业不能立即就业、就业不能立即上岗、毕业资格遭到质疑的情况,笔者调查了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了会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构建不完整
据调查,我国高校大部分财会类专业对会计信息化的教育比较薄弱,只开设一门会计信息化课程,其命名稍有不同,有的称为“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为“会计信息化实务”或“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但教学内容不外乎是以某一财务软件为例讲解了软件的操作要点。而其他的专业课程大体分成两类,一是会计类,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另一是信息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等,这两类课程彼此割裂,不能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知识和会计信息化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在一起,在信息化普及的时代,学生缺乏实际解决会计工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缺少创新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大部教学基本上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在专业的实训机房中,授课时先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并演示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操作步骤,再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每一个操作步骤,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仍是不足。
(三)教材选用类型单一
目前国内会计信息化教材主要可分成两类:一类侧重操作,主要内容涵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一种国内常用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另一类侧重设计,重点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和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方法,内容侧重于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大部分高校都会选择第一类教材,并且在教学中重点介绍某一种流行财务软件常用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掌握了一种财务软件的部分操作功能,学生没有机会对比其他财务软件进行学习,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其他财务软件却不知从何下手,适应能力较差。
(四)缺乏复合型师资
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财会类专业成为高校热招的专业之一,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们除了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原理,还要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而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要么是在会计业务知识方面有所欠缺,要么是计算机能力不高,或者实训实践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重新构建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化知识解决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的能力,它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所有会计专业课程和信息化课程,并在内容上有所整合,真正做到将信息化知识、理念、实训贯穿到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财务核算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会计信息化的课程体系可以按照如下主线安排:基础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实务操作(会计信息化实务)——理论学习(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应用提高(财务软件对比应用、电子表格在财务中的应用)——原理提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综合模拟(会计信息化双重模拟综合实训)的模式,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原理性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必须学”到“想要学”,一步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体,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十分深远。为了适应快速革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在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基础上融入情景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譬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下足功夫,再现真实会计业务信息化场景,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情景活动支撑,这样学生喜闻乐见,自己讲授起来也会趣味盎然;教师还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化课程特点,在课外实践活动设置信息化教学课堂,如企业会计信息化办公现场或项目实施现场,为学生提供运用信息化工具的机会,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需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改善网络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并通过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使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知识、新内容。
(三)抓好教材建设工作
学校应当主动采购或立项编写适用于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教材,并及时购置最新会计信息化参考书籍以增加学校图书馆的可用藏书量,以满足会计信息化专业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其中,教材编写过程还应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1.采取产学研结合模式编写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性较强,知识的更新较快,教材内容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因此,教材编写最好能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由院校教师、管理软件公司一线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人员共同合作编写,院校教师负责对教材的内容关联性与适用性把关,一线技术人员负责对教材的实用性把关,有关科研人员负责对教材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把关,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案例编写注重真实合理
会计信息化课程离不开具体案例的运用。教学案例可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模拟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案例、会计信息化系统维护案例等方面。教学案例编写,应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对象和实际工作的特点,以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合理性、代表性、综合性,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处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材建设多元化
多元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会计信息化课程多元化教材包括主教材、实训教材、学习指导、试题库、教学网站等组成,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教与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四)提高实训环节的仿真性教学
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环节上,实验资料内容不全面、不详尽,仿真性不强,是困扰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深入企业、深入社会,实地收集各类业务资料,包括业务工作流程资料和具体经济业务资料,同时还要注意取得各类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精心设计实训教程,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需要。
另外,还要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习是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将校外实习和校内模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通过不同方式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深入用人单位,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锻炼和提高业务知识及能力。
(五)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会计信息化教师不仅必须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信息化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技能。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引进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实教学师资队伍,完善既有师资结构。如引进企业、其他社会部门的管理型人才,软件公司或科研机构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等。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定期接受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同进,还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全体财会类课程教师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开设会计信息化前沿讲座,组织研讨会进行交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