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09-201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股权集中度及性质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股权集中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U型关系;且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非国有控股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较高。
关键词:持股比例 第一大股东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引言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通过企业真实经营活动的安排,来影响企业当期现金流量、经营业绩等的财务报告结果的行为,较之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但操纵成本较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虽主要用于正向盈余管理,但不仅不能增加企业价值,还可能损害企业长期利益。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控股股东和管理者都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安排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来操控财务报告的结果,从而谋取私利。当股权高度集中时,控股股东会凭借其控制权,通过盈余管理“掏空”上市公司,来实现对小股东利益的掠夺;而当股权高度分散时,由于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成本远大于收益,公司的控制权将由管理者实际掌握,则管理者也可能利用盈余管理谋取私利。本文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量度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提出假设1。
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U”型关系。
从控股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目的来看,我国目前主要是为了取得首次发行上市资格、配股增发资格、避免亏损以及避免退市等,因此一般来讲控股股东具有正向盈余管理的动机,但相对国有控股公司来讲,非国有控股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对业绩的敏感性更高,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非国有控股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2009至2011年间沪深两市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并进行以下筛选:剔除研究期间内被ST、*ST以及暂停上市和退市的公司;剔除同时发行A股和B股或H股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所处的监管环境不同;剔除上市不足三年或数据异常和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经过筛选并对所有样本构造平衡面板数据后,最终获得了515家上市公司的1 545个观测值。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
(三)变量设计及定义
1.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计量。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和Cohen(2010)的方法,通过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来衡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水平。
CFOt/At-1=α0+α1/At-1+α2(St/At-1)+α3(△St/At-1)+εt (1)
PRODt/At-1=α0+α1/At-1+α2(△St/At-1)+α3(△St-1/At-1)+ηt (2)
DISEt/At-1=α0+α1/At-1+α2(St-1/At-1)+δt (3)
公式(1)、(2)和(3)分别为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方程。对不同年份的数据分别按照公式(1)、(2)和(3)式进行OLS回归,所得的拟合值即分别为三种操控方式估计的正常值,然后用当年发生的实际数减去其正常值,即可得其异常值。三个回归方程的残差项εt、ηt和δt即分别为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分别用ACFO、APROD和ADISE表示。式中,CFOt代表第t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PRODt代表公司第t期生产成本,等于主营业务成本加上当期存货变动额;DISEt代表第t期酌量性费用,主要包括研发支出、广告费用以及销售与管理费用,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并不单独披露当年的研发费用和广告费,而是将其汇总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因此本文采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来代替该指标,该指标能够近似衡量酌量性费用;St代表第t期营业收入;△St 为第t期营业收入变化额;△St-1 为第t-1期营业收入变化额;At-1代表第t-1期总资产。
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量为:
PROXY=APROD-ACFO-ADSE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性质,其中,性质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大类。
3.控制变量。已有研究表明,除了公司治理结构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公司盈余的因素,因此为了使模型更加准确合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引入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用公司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公司资本结构,用资产负债率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成长性,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表示。
(四)研究模型设计
本文建立如下模型来验证股权集中度以及控股股东性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EM=α0+α1FIRST+α2FIRST2+α3CSI+α4SIZE+α5GROWTH+α6DEBT+α7ROE+εit
式中,EM代表盈余管理计量指标,分别为ACFO、APROD、ADISE和PROXY,其他变量定义见表1。(表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样本的股权集中程度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5.23%和3.89%,第一大股东三年的持股比例均值为35.46%,说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集中度水平较高,见表2。从样本的股权性质看,2009、2010和2011年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东的分别占61.17%、60.58%和59.22%,比例逐年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不大,说明在研究期间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东的上市公司仍是市场主体,见表3。(表略)
从样本的异常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综合代理变量看,异常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综合代理变量每年的均值及三年全样本的均值都接近0,三年全样本的异常现金流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5407和-3.7337;异常生产成本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45.4732和-8.6756;异常酌量性费用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0457和 -0.4813;总体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44.0739和-10.0657,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见表2。(表略)
(二)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的数据分析软件为excel2003和spss17.0。根据检验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略)
由多元回归结果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异常经营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的系数均显著为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U”型关系,验证了假设1。
第一大股东性质系数在ACFO和APROD下为负但不显著,说明第一大股东性质对销售操控和生产操控不存在显著影响,而在ADISEXP和PROXY下为负,并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第一大股东性质和费用操控及真实盈余管理总水平负相关,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东的公司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高于国有股东公司,验证了假设2。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参照Cohen(2010)的方法,用PROXY1和PROXY2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水平,PROXY1=-ADISEXP+APROD,PROXY2=-ACFO-ADISEXP。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以PROXY1和PROXY2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与以ACFO、APROD、ADISEXP和APROXY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一致,这表明本文的结果是合理和稳健的。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企业不仅会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也会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此外,股权集中度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U型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非国有控股公司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
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应注意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程度,同时,还需进一步探索对上市公司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