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具何以成为创新杀手
发布时间:2013-06-18 点击数:182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很多企业运营良好,也不乏聪明勤奋的管理者,可就是无法实现成功创新。其常见的原因,包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或是企业过于关注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顾客,导致大量利润率较低的顾客流失等。   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剖析了三种财务分析工具在企业错误地运用时是如何导 ...
很多企业运营良好,也不乏聪明勤奋的管理者,可就是无法实现成功创新。其常见的原因,包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或是企业过于关注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顾客,导致大量利润率较低的顾客流失等。

  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剖析了三种财务分析工具在企业错误地运用时是如何导致创新失败的。

  误用折现现金流和净现值

  在评估投资机会时,分析人员会将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来计算投资的净现值,而他们在这样做时通常会犯两种不利于创新的错误。第一种错误是,他们假设了一种不进行创新投资的情形,将此情形下的现金流与创新投资能带来的现金流做比较,并假设公司目前的良好状况会永远保持下去。但在多数情况下,竞争对手持续进行的颠覆性创新投资,会导致公司的市场份额流失、利润下滑、现金流无法持续保持现有水平。第二种错误和估算误差有关。未来的现金流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为了应对这种不可知的情况,分析人员通常会预测3年至5年内的现金流数字,然后算出一个终值来代表以后每年现金流的总和。然而,这种推算方法往往会放大先前几年所做假设中的错误,而且,计算得出的终值也无法用于与不投资时最可能发生的业绩恶化情况进行比较。因此,作者认为,企业在长期成功所需的创新活动上缺乏持续投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套用并过度简化净现值这一分析工具。

  误用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有人认为,评估未来某个创新行动时,管理者只需要考虑创新投资所需的未来或边际现金支出,再把这些支出从可能流入的边际现金中扣除,然后把得出的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这一原则的数学逻辑没有错—— —只要以往成功所需的能力还可以让公司在未来继续成功。而未来发展往往需要新能力,因此,这种依靠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来获利的想法会误导管理者,使他们倾向于利用那些可能很快就会过时的资产和能力。另一种相关的误用财务工具的做法,是把资本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当作折旧年限,这也会导致管理者不愿投资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

  只关注短期每股收益

  导致现有公司创新投资不足的第三种财务实践,是把每股收益视为推升股价进而创造股东价值的主要动因。管理者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要求他们把重点放在短期股票表现上,而不是公司的长期运营状况上,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投资那些不能很快获利的创新项目。

  作者认为,目前常见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如阶段—— —关口创新流程,只会强化上述财务工具和典型做法的固有缺陷。阶段—— —关口创新流程本身有两个严重缺陷。第一,项目小组通常知道预测数字(如净现值)看上去要多好才能获得资金支持,于是他们会很快调整相关的假设,让一个不看好的项目达到门槛要求。第二个缺陷是,阶段—— —关口创新流程假设所提出的战略是正确的,可除了渐进式创新项目,战略正确与否是无法预知的。

  不过,有一些流程有助于评估创新项目,其中包括“探索驱动型规划”。这种规划流程基本上是把阶段—— —关口流程某些步骤的顺序倒转过来。传统的阶段—— —关口规划关注的是财务预测数字,而“探索驱动型规划”突出的是高层管理者最需要注意的方面,即项目取得成功的一些假设条件。它既可以用于创业型企业,也可以用于大型成熟企业。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