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3-05-06 点击数:326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等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 人民政协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唯一的全国性统一战线报纸。社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路69号人民政协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等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

    人民政协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唯一的全国性统一战线报纸。社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路69号人民政协报大厦。创刊于1983年4月6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为报纸创刊题写报名,邮发代号1-2,日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为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服务,以其高格调、高品位、权威性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人民政协报社也是全国政协最大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分为编采、经营、行政三大部门。

    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本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

    1.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与本报高品位、高格调的特点不匹配。引进的财务人员基本是“半路出家”,靠“人情”、“关系”进来,且年龄结构老化,都在四五十岁,未经过系统的财会知识培训,习惯于传统模式的财务核算,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较差,仅仅扮演“付款员”、“记账员”的角色,财会部门不过是资金进出的“钱袋子”,无法发挥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越是对会计工作一知半解的人,越要对会计工作指手划脚。而会计基础工作、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就说自己不懂。

    2.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譬如,财务部门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一台喷墨打印机一用就是十几年,故障频出,影响工作效率。对财务缺乏明确的奖罚机制:创造了效益,堵塞了漏洞,也无人表彰,出了问题也无人问责。

    3.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严谨。如原始凭证添列不全:支出报销,经手人不签字,易引起经济纠纷;费用报销,只写某人用车或公务、办事等含糊之词,不写明具体用途。甚至原始凭证都已经报销完毕到了入账环节,还有年月日、大写空着的现象。分录摘要很随意,缺主语,缺业务发生的时间段等。科目设置不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为日后的查账和管理带来困难。财务报告内容不全,几乎没有报表分析说明等。财务数据缺乏参考价值。

    4.预算控制薄弱。编制粗糙,达不到逐笔细化核定的要求。如招待、办公、交通、会议等费用支出缺乏严格有效的控制标准,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实报实销。用句俗话:过日子没有计划。

    5.财务制度不透明。如探亲费、用车费,个别福利费,知道财务制度的,就报销;不知道的,就成了自费。职工很多该享受的福利,成了部分信息灵通人的专利。

    6.财务人员依法理财意识淡漠。单位的大量资金处于沉淀、闲置状态,却无人问津,去考虑如何使“钱生钱”。

    7.财务人员的观念保守,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虽然这十几年间也相继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发工资以卡取代发现金、寄稿费用邮局软件替代手工抄写和网银等,但由于财务人员的观念保守、领导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每改革一步,都步履为艰。二十年前财务就是五个人,二十年间,单位的变化,日新月异;单位的规模,翻天覆地。如今还是五人,简直到了财务人员不堪重负,身心严重受损的境地,财务管理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边缘,财务的服务职能受到严重的束缚和限制。如,经营人员需要及时了解资金到账情况,也需要及时报销经费,而银行每天有现金限额,造成大量原始报销单据在财务和各部门积压,影响经营人员开展经营工作,影响经营收入。也造成应付账款趴账,财务状况不真实。好在今年终于实行了网银,走出了困境。

    8.缺乏税收筹划意识。因为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分析判断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墨守成规,不可避免地产生偏差。如几千万元的无形资产挂账十年,不做摊销,每年多交几十万元的所得税。“营改增”过程中,无人敢把单位的具体业务与“营改增”改革的精神结合起来,与税务局多沟通、多交流,为单位进行税务筹划,节约税款。

    9.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银行印鉴和支票长期由出纳一人保管和使用。由于财务人员对《会计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的缺乏,给单位造成潜在的风险。

    (2)财务人员缺乏轮岗机制,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横向交流,财务工作缺乏有机结合。每个人只会自己那摊工作,休假、健康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易出现舞弊。

    (3)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内审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愈高,其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愈有保障。笔者单位只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了支出审批和账务审核的岗位,且由普通会计兼任,受财务负责人领导,地位低下,且受多方利益的牵制,有问题要逐级上报,不准越级反映,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有了双审制,领导就误认为有了内审。即使审核岗位的会计人员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了,由于级别不够,也不受重视。提出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监督机制成为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很多审批虽然都是“一把手”最后签的字,但他只能把握大方向,一些细节还要靠财务人员从源头把关。而财务负责人的日常工作偏重于开会、布置工作、记考勤等行政职能,用于业务的时间难以保障,造成财务的又一道审核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缺乏有效的保障。等各部门发现财务的账有误找上门来时,财务人员的形象和可信度就大打折扣。无论是税审、领导离任审计等社会审计、上级审计都拘泥于账面审查,难以做到全面、深入、切合单位实际的审查。难以接地气,也难以提出符合单位发展需要的改进措施。外部审计过得去,单位领导就误以为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很好,没有什么风险和可改进的地方。

    10.财务人员多年来只顾埋头苦干,墨守成规,缺乏对外沟通与交流。

    二、应采取的措施

    基于上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这些措施,有些已得到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亟待进一步加强。

    1.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上很多现象都是由于财务人员对财会知识的缺乏,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使财务管理过于简单、保守。所以,一要加强学习,如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与此同时,在引进新的财务人员和选拔任用财务干部时,不能太随意,应与时具进,实行门槛准入制,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的重要标准,防止“人情招聘”,暗箱操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与报社发展和规模相匹配的财务人员队伍。

    2.加强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和支持,要认识到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现在报社上下都在抓版面、抓经营。但对如何管理好经营成果却重视不够。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应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俗话说:丈夫是挣钱的耙子,老婆是管钱的匣子。一个家庭的兴旺缺一不可,单位也如此。重视财务专业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的地位。财务人员也要当家作主,积极地管好家,理好财,为领导建言献策,提高自身的价值。

    3.按照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要求:求深、求细、求实,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科学、顺畅的会计核算流程,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强财务分析,使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高度,少出现或不出现盲区。

    4.加强单位内部预算管理。这也是财务人员开源节流的一项具体举措。成本支出平时不能实报实销,想花多少花多少,到了年底,一看数字吓一跳。老话说了:吃不穷,用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受穷。要细化预算管理,并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增强预算管理的刚性和严肃性,让全体职工对财务预算制度怀有敬畏之心。领导层更应该以身作则。财务人员要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对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趋势预测。增强风险意识,要有一双透射的眼睛,知道数字背后是什么。找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从而使会计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控制。

    5.财务制度应有透明度。财务应该及时地为各项经费支出建立一套相对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书面的、切实可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并予以公示,让全体员工对自己的权益获得知情权。

    6.积极探索多种理财方式。我们的编辑、经营、发行人员在前线打拼,为报社积累财富。领导在为报社殚精竭虑。财务人员要珍视这一切,精打细算每一分钱。不光会“数钱”,还会通过理财“生钱”。为报社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减轻经营人员的压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财务人员根据资金状况,长短期搭配,购买了一些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取得了好的收益,而且这是纯利。一千万元的理财产品,一年的收益甚至可以相当于一个经营部门一年创造的净利。这条路要继续探索下去。改变“重要钱,轻管理”的思想,进一步挖掘各种潜力,从“核算型”向“经营型”和“管理型”转变,发挥财务部门的多种职能。

    7.要及时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用好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今后可以逐步把更多的财会事项,如财务分析等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8.通过加强税收筹划等多向领导提增收节支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多为员工增加收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并形成良性循环。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