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下高校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2]
发布时间:2013-03-12 点击数:3412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在高校运行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实现组织内价值的最大化,应该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高校的利益相关程度以及参与到高校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内部配置剩余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分析框架之下,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不断地 ...
(二)财务管理相关策略
1.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应随着高校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治理结构正日趋完善,高校传统的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断改变着,由最初的单纯注重社会效益,到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随着利益相关者理念在高校治理结购中逐步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也要逐步向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转变。
2.建立现代理念的投融资管理目标
投融资管理目标上要由传统的单纯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多渠道融资,并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充分关注资本结构、财务风险、资金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要素。
3.强化财务制度建设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现代高校必须建立会计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内部经营责任制、财务分析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基础制度。
4.保障校长的经营者地位,不断地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保障校长的权利,董事会对于校长的权利不能进行过多的干涉。要调整好校长和出资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发挥董事会对校长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应在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中起领导作用,由于财务管理的专业特点,校长可以在管理班子中设置总会计师,辅助校长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5.优化财务环境
高校理财是一个涉及自身财务活动和外部财务环境各个方面的复杂动态过程。高等教育宏观环境的改变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利用各种方式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使各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充分参与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为高校发展提供适时、全面、科学的信息,担负起高校发展和管理的决策重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