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虚假会计信息盛行,失真问题愈演愈烈,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十分令人担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严重。笔者旨在运用所学的相关会计知识,对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还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愈来愈困扰会计信息使用者。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有:会计核算失真、成本费用核算失真、税金核算失真、往来账项失真、经营成果失真等。影响因素总体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满足行业要求或失职
目前也存在不少会计人员素质差,业务、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由核算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很难发挥。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部分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外部因素
1.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存在缺陷
如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经济业务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工作不得不借助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2.会计相关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会计法规在制定上没有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相对较粗,执行依据不足,缺乏可操作性。
3.外部监督缺乏力度
如:核算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扰乱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对经济形势的了解和掌握,主要依靠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若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出现虚假,则必然影响宏观经济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当会计造假积累至一定规模且不能及时发现、排除时,国家赖以决策的信息依据就会出现障碍,导致国民经济管理和决策失误。
(二)侵吞国家财税收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会计造假使隐蔽分配、私设小金库等避开国家财税部门的监管,进行偷税漏税,减少国家财税收入;通过不合理分红、虚假公益捐赠等手段,大肆侵吞国家合法收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三)破坏市场信用机制的形成,有损财经法纪的威严
市场信用机制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由市场因素决定或各种经济主体之间逐渐培养诚实相待、信用至上的机制。会计造假的不断出现,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蔑视,长此以往,人们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必然提出怀疑,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和障碍。
(四)破坏投资环境,误导信息使用者,使信息使用者受到严重损失
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失真的会计信息将误导公众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错误判断,造成投资失误甚至资金无法收回,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加强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超前分析、科学预测,使会计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产生过多的影响,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有据可依。
(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1.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内审机构。进一步明确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进行财产清查,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做好政府监督
财政部要认真完成新《会计法》赋予的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监管,正确处理传统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的关系,严禁向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遏制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歪风。
(三)建立会计惩处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严惩会计造假行为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信成本,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以此消除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
2.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对参与造假的公司、律师、会计师等,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3.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对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将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培养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
四、结束语
笔者在文中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危害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治理措施。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加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潜在因素的研究可能不够系统全面,对信息失真提出的某些治理措施可能缺乏可行性,实际意义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