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财会系统的最终目是降低成本,这种成本的降低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提高财会体系的运作效率,来降低财务系统的运行成本;二是通过改进相应科目的核算,在降低社会资源损耗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个体目标与社会公益目标的统一。笔者现就现阶段我国财会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作出探讨,并对企业如何建设节约型财会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宏观会计体制对构建“节约型财会体系”的影响
节约型会计系统的工作基础在于高效会计体系的建立,但我国的宏观会计制度在有些方面制约了会计系统的效率,无法满足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这些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层次的会计制度造成了其执行的无序性。始于1993年的会计改革,使得各项法规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了制约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法规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这些大大小小且层次复杂的法规大大降低了会计实务的工作效率。这种层层压制、层层加码的会计体系增大了会计命令有效传播的难度,自上而下的会计制度经过多层次解读后,常常会被扭曲执行,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其次,繁琐的管理部门也制约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我国会计方案的执行往往会经过众多的决策、审批、监管部门来完成,这使得原本完整清晰的计划在传递的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同时,经手人员的增加不利于工作中的有效沟通,对人员的管理也成为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体系的设置存在一定缺陷,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在会计实务中降低成本,实现节约型财会体系就必须化繁为简,使各项法规得到高度统一,为节约型财会体系的建立开辟绿色通道。
二、如何从微观着手构建节约型企业财会体系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企业面临着日益高涨的资源成本和人力成本,能否降低这些成本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点。节约型财务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从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着手,制定相应的核算制度,改变原有的资源运用模式,将资源的粗放式利用转变为循环使用,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企业想要建设更为节约的内部财务系统,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提升会计方法,实现会计信息化
随着经济业务范围的不断延伸,原有的会计记录职能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现在应该积极研究更为先进的会计分析职能,从而优化企业的运作结构,为节约型财会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全面信息化的财会系统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支持,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强化企业的资源核算能力
首先,将自然资源纳入核算体系。保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但是长期的状况表明自然资源正在遭受无度开发和浪费的厄运,这严重违背了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如果能够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实现相应的会计核算机制,就能有效控制其使用状况,扼制浪费。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未将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记录在案,自然资源实际上是重要资产,拥有相应的价值和产权,缺乏记录或记录不全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因此企业作为资源使用的微观主体,应该对其实施积极的核算和管理。
其次,加强控制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节约型财务体系实际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反向运动关系,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会计核算缺乏大环境成本意识,没有将自然资源、人类活动视为分析企业成本时的必备要素。大循环成本考虑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耗费成本,可再生资源耗费后的补偿成本等。
最后,完善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环境核算体系对于节约型财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强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使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此外,独立的环境核算体系具有专门针对环境成本而设置的考核指标和核算目标,这有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完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在设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同时也应该认清其难度,因为环境成本并非独立发生的,而是伴随着其他生产业务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必须在制度设计时做足调查分析工作,从而降低今后该系统运行的难度。
3.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会计模式
现有的会计模式是沿用的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目标、方法等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节约型社会的需求,而现有的节约型会计核算体系尚处萌芽阶段,十分不完善。企业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观察、记录企业运行特点,综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发展出适合自身的节约型财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