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浅谈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2-08-03 点击数:205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企业建立风险防范策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水平,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等。笔者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出发点,从内部控制对现代企 ...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企业建立风险防范策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水平,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等。笔者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出发点,从内部控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着手分析,全面阐述了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及其动因,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确保措施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和普遍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其成因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目标、流程和措施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针对企业当前风险测评结果制定的相应控制措施,有效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先进性较差,风险意识不强,企业组织结构不科学等因素,造成我国多数企业在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其关键在于缺少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以及具体的内控措施手段,对具体的责任划分和量化不明确,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事后控制环节,与内部控制的本质出现偏差。

    (二)企业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尚未成熟,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企业的风险防范及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风险,加以科学、量化地分析来控制企业经营业务活动不受风险影响,进而采取风险控制策略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长久以来缺少对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评估能力,对于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还处于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和客观论证评价。特别是面临企业重大的财务项目决策和人事安排方面,管理者对于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内部控制效果也无法充分发挥,因而,很难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普遍未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内部控制措施具体执行落实且执行效果较好的前提下,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效用,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由于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等因素都会弱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而使内审的监督职能执行不力,监督不严。

    (四)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传递有利于组织明确其责任和义务,高效利用内部信息的共享性、实时性,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对于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门间的沟通效率较低,并且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共享较为缺乏;一些企业虽然建立起了信息沟通渠道,但在实际中应用效果不佳,缺乏上下级以及平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企业规范内部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阻碍。

    (五)内部控制环境氛围有待加强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根本基础,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架构、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等。目前,企业中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配不科学不合理,造成职责划分不清晰,部门之间对问题存在着相互推诿的情况;企业的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内部审计等机构难以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且落实情况不佳,难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

    二、如何强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作用

    (一)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逐级分层的目标控制

    1.战略层面的内部控制,逐级落实战略目标

    企业建立基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逐级分层目标控制体系,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在企业中执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按照战略层面、管理层面以及作业层面加以控制,并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战略层面的内部控制,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逐级划分,战略层面的内部控制强调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企业战略控制的规范流程,特别是对企业董事会等管理层的职能监督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内外部环境对战略目标实施的适应性,注重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形成战略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2.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和激励机制

    从企业的管理层面来加强内部控制,运作良好的管理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战略计划、信息传递、风险控制以及内部约束激励措施等核心要素,其关键在于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对于风险防范和识别分析,着重强调对项目、财务、业务等环节的事前、事中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建立起约束激励机制,对各部门的员工为目标实现所进行的工作绩效的贡献情况,通过量化衡量指标,加强效果确认,评价实施战略后的效果和效率,并确认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绩效。

    3.作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切实规范业务流程

    企业作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和规范流程起到落实的作用,这一层面的内部控制强调对于具体某些业务或任务的控制和监督。作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还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采购业务管理、生产业务管理以及销售业务管理等要素,即企业经营业务的具体落实环境均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指引所要求的控制对象。

    (二)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部信息化建设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有助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降低内部控制实施的成本,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高效快速的内部控制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促进信息的集成、共享和传递,加强信息流动速度。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首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将内部控制通过信息系统贯彻于企业业务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的固化,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体系的协调发展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应以组织结构为基础,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设计、运行以及审核认证需要遵循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管理体系运行发生冲突,原因可能是企业采用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偏差。对此,企业应当立足管理现状,全面梳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从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落实各级权利责任等方面,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融入各项管理体系中,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从总体目标出发,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将内部控制的要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加强执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管理体系的冲突。

    三、结论

    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角度来看,企业应从内部控制目标、风险防范与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着手,切实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效益。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