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的21世纪,日益先进的计算机硬件技术、系统软件和支持软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为现代企业搭建了巨大的信息网络平台。面对数字信息技术的冲击,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笔者从信息化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流程、手段、职能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入手,以财会工作职能内涵分析为理论基础,以信息技术运用为背景,介绍了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公司”)全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摸索、转变财会工作职能的经验,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转变方向以及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阐述了全面构建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会工作职能重心转变、财务管理者观念转变、财务工作者角色转换,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手段,完善绩效评价,对公司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化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传统的财会工作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不断碰撞、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信息技术为财会工作提供了新手段,赋予了新内涵,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信息化对财会工作环境的影响
1. 手段信息化
信息技术促使会计核算由传统手工记账方式转变为会计信息自动处理,在简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同时,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财会人员履行会计核算职能提供了新的平台。
2. 记录信息化
信息系统使企业的原始会计信息以编码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电子数据取代了堆积如山的纸质资料,安全性和功能性大大提高。同时,信息系统具备分类汇总、查询、输出等功能,管理者可根据需求自由获取信息,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财务部门提供固定格式报表的模式。
3. 交易流程信息化
信息系统将经济业务活动产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整合在一起,改变了过去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被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分别保存的局面。同时,信息系统将企业已经规范的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化下来,减少人为控制,使企业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4. 决策信息化
信息系统汇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原始信息,通过设定的模型和程序,产生相应的管理决策信息。该决策信息是实时的、动态的,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决策的变化而随时更新。
(二)信息化对财会工作职能的影响
财会工作职能是财务在企业运行中所固有的功能,它包含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信息化环境下财会工作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个基本职能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是随着信息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重心正在由以会计核算为重,向以财务管理为重进行转变。
1. 从财务本质看财会工作职能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已借助信息手段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简化,正在向参与决策,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财务管理职能方向发展,并引申扩大为规划未来财务活动、监控财务活动过程、分析财务活动结果、协调财务关系等职能。
2. 从财务目标看财会工作职能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目标不再是单纯地算好账、做好表、管好钱,而是如何高效地获取信息并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
3. 从财务环境看财会工作职能
信息化已经使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适者生存”定律促使企业必须调整微观环境来适应。转变财会工作职能以适应现实需要,正是企业调整微观环境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化环境下转变财会工作职能的必要性
信息化环境下转变财会工作职能是企业现实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 转变职能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
随着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配置和集成应用,以及经营管理、生产运行、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作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保证措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所重视。
(二)转变职能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川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公司规模和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对财务的市场分析、预测、反馈能力,对促进公司生产运行的优化作用,以及对公司决策的支撑作用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需要财会工作职能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健全和拓展。在内外部压力下,无论是从解决当前问题,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财务部门转变职能迫在眉睫。
(三)转变职能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精细化管理工作是四川公司全面工作的目标化、措施化,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减少会计核算人员配备,加大财务管理的人力和资源投入,更好地发挥财务部门的决策支持作用。
(四)转变职能是企业投资回报的要求
四川公司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软硬件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前期上线试点等一系列工作。公司的大量投入需要通过后期将信息系统转变为提高公司管理创效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劳动创造价值来获取回报。
(五)转变职能是基层员工职业发展的诉求
基层财会人员长期以来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经济价值低的工作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引导财务人员由核算职能转向管理职能,为基层财会人员的职业拓展带来了新机遇。
三、信息化环境下财会工作职能重心转变的方向
传统的财会工作重心放在会计核算上,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责任不明,造成财会工作只重事后的核算和反映,忽视最关键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决策等职能的发挥。信息化环境下财会工作职能重心转变的方向是:规范简化业务流程,充分运用信息系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减少会计核算人员配备,增加财务管理人员设置和资源投入,强化资金、资产、成本、费用、预算、分析、投资、风险管理等职能,提高财务部门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支持度。
(一)会计核算是基础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实现财会工作职能重心转变的前提条件。
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一把算盘一支笔”,而是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又讲究“成本、效率、效益”原则,并且为公司发展提供有用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新型职能。
1. 建立起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势
随着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不再严格区分,而是体现在对同一经济业务在同一信息平台上的着重点不同。财务与业务部门不再是孤立地封闭运行,而是双向交流、相互交叉。企业要建立起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势。
2. 简化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信息系统的全面运用为会计核算人员提供了先进、高效的工作平台。理顺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减少从原始信息取得到产生会计报告的中间环节,进而降低会计核算的繁琐程度。利用信息系统的模板化功能,实现凭证摘要、会计科目、辅助核算、会计报表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低成本运行,提高信息系统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持力度
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在互联网/局域网结构的信息系统中,由于系统本身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广,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的特点,提高软硬件维护和管理,加强安全措施,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财务管理是重心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转变财会工作职能的关键所在。
信息系统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手工核算效率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帮助核算人员摆脱了繁琐的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管理工作提供了精确全面的信息,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构建了平台,提升了会计信息价值,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1. 以价值管理为统领,发挥财务部门决策支持、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统筹协调和协调服务的职能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流程建设,实现统一规范操作,为强化财务管理打好基础。企业应当积极推进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全链条业务流程框架体系,强化业务流程规范的有效实施。(2)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开展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费用控制。财务预算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资源配置具有基础导向作用,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信息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深化滚动预算管理,提升预算激励约束效果。财务部门要以支持生产生活为出发点,建立起“有保有压(即保人工成本、保日常费用开支,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顺序安排(即根据重要性原则,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安排费用)”的成本费用管理思路,强化成本费用管理的权、责、利关系,确保成本费用使用高效合理、规范受控。(3)强化资金过程管理,提高资金风险监管水平,实现资金全面集中、集约高效运作。企业要树立效益型资金管理理念,以提升资金全过程风险防控力为重心,深化资金集中管控,统筹平衡各种需求,合理预测头寸余缺,准确把握用资节奏,有效保障生产资金需求。(4)大力推行资产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产创效能力。企业要依托信息系统,理顺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各环节的管控职责,坚持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资产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资产结构,夯实资产运营质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投资回报。(5)做好精细化财务分析工作,提升财务决策支持作用。财务分析和预测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永恒的话题。企业要着力于搭建基于信息系统的动态的分析评价模型,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全过程信息化,实现评价指标设计科学、动因分析观点鲜明、评价结果指导有效。(6)着力开展财务价值管理,做好全过程经济效益评价。价值管理贯穿并体现于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上,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运行效率;通过资产合理配置和使用,延长资产寿命,降低维护和修理费用,提高资产运行效率;通过全面深入分析和预测,找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决策水平,等等。
2. 财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将风险管控融入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
财务风险始终贯穿在整个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随时有可能遭受损失,如何把风险管控融入到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成为财务部门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财务部门对涉及企业资源流出的资金、资产、投资、成本费用等工作,要结合业务流程和风险点,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权限,将可能会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业务关键点牢牢控制住。对日常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资产处置的合法性,投资支出的合规性,资金支付的真实性等,严格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业务流程的步骤操作,避免执行过程出现偏差,进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在行使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该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等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识别出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等,恰当地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强度、风险分布、可能造成的损失。此外,企业还要积极构建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方案,健全内控监督机制,强化内控测试和体系评价制度,健全内控执行约束激励机制,达到以最低的成本来保障最大收益的目的,增强企业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转变财会工作职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转变财会工作职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找准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财务部门“信息中枢”和“价值中枢”的作用。
(一)观念转变
财务管理者作为财务团队的领路人,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要树立信息化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要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在思想上认同信息化,认可它、接受它、并且发展它,有前瞻性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公司信息化程度。
(二)角色转换
四川公司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部门要逐渐成为业务合作伙伴并不断融入到经营业务中去,为其提供信息支撑。这种新角色最显著的特征是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和决策制定提供相关信息支撑。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使财务和业务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跨部门协作,最终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系统支持
网络系统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很难避免非法访问、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扰。因此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对信息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的存放地点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抗人为因素和抗自然灾害等安全设备和安全措施必须齐全。同时,结合防火墙设置、身份认证、权限设定、数据备份等方式,将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四)人员培训
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促使财务工作职能重心从会计核算逐步转移到财务管理上。今后,四川公司财会队伍至少要将80%的人力资源集中在价值创造和提高竞争力上。对此,需要有组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对综合性、高增值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培训,满足财务职能转变后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五)手段创新
四川公司全面推行信息建设,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施展个性的平台,下一步需要财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信息系统为工具,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川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起数据共享平台,解决了各个信息系统功能重叠、数据相互孤立的问题,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环节共享。数据平台的建立为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手段提供了一种思路,引导财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六)绩效评价
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因为过于“财务化”,因而不能与企业整体业务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所以仅以财务业绩指标来评价企业绩效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应当加入非财务的质量指标评价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四川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预算激励机制,力求完善以EVA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从管理层和员工两个层面来评价绩效和实施激励,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