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提高审计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2-03-23 点击数:290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由于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在具体工作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传统会计相适应的传统审计工作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在本文中,笔者拟系统分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电算化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调整,提出若干提高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和方法 ...
由于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在具体工作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传统会计相适应的传统审计工作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在本文中,笔者拟系统分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电算化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调整,提出若干提高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和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电算化迅速普及,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算化系统不可控要素的增多,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新需求。首先,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核算及时性大大提高。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效率大幅提升,受此影响,审计工作及时性也面临挑战。其次,会计电算化使财务核算更为精准。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核算,财务人员只需按程序正确输入数据即可完成核算过程,出错率较低,这虽降低了审计工作量,却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系统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上都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二、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要点

    (一)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手工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需求

    在传统会计工作环境下,从编制记账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都有相关的文字记录,且都有相关经办人的签字,审计线索非常清楚。而在电算化环境下,从原始财务数据信息的输入到财务报表的最终输出等一系列财务活动都集中在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系统中,很难找到明确的审计线索和具体的经办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审计需求。

    2.电算化环境下审计范围不断扩大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除要对财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还需要对相关的会计核算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设计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即审计范围已扩展到财务软件和财务系统设计等技术领域,这要求审计工作除对财务问题进行审查外,还需对技术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进行审查。

    3.电算化审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在何种审计模式下,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审计人员。随着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内容和程序的不断复杂,审计人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除了具备丰富的财务和审计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审计技能。否则,审计工作则难以有效开展。

    (二)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要点

    会计电算化审计的本质是审计手段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其目的是综合利用两者的优势,对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更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电算化内控流程和制度进行审计

    对电算化内控流程和制度的审计,主要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第一,审计人员要全面学习会计软件的使用,并通过实地观察、查阅系统文档等办法,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初步认识并将其概括和描述出来,以便顺利开展后续的审计工作。第二,审计人员应着重评价内控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一方面,要审查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是否存在有效的牵制和制约机制,各项职能和权限的设置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要审查系统是否采用了严格的输入和输出控制措施,以保证输入输出信息的可靠性。第三,要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具体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系统进行辅助测试,以便评价系统是否可靠。第四,综合前期评价得出的数据结论,总体评价内控系统在有用性、可靠性和规范性方面是否值得信赖,对内控系统质量做出最终评价。

    2.对会计电算化涉及的相关数据文件进行审计

    要对系统核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必须对数据文件进行全面审计。数据文件主要包括打印输出的数据文件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其中,对打印输出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可采取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类似的手段对相关账簿和报表内容进行审计。对存储在介质上的数据则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完成。两者用到的审计方法与技术相同,不同在于后一种数据文件的审计则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完成。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综合利用各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基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复杂性,在审计工作中,应综合利用手工审计、计算机审计和软件辅助审计等方式,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职能。具体到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联网审计。联网审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审计,审计部门可利用计算机终端通过搭建的审计网络专用通道来监测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随时检查会计信息输入、会计账簿生成以及会计报告编制的正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第二,可采用重新处理法,对财务系统工作进行模拟再现,以便审查计算机数据处理结果是否与原始处理结果一致,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参与和监督下完成,才能确保过程再现是否符合财务核算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错误和偏差。

    (二)加快开发专业的电算化审计软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在电算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加快审计专业软件的开发速度。首先,要尽量统一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的编译语言,目前常用的计算机编译语言有Access、VB、VC、Power Point等,但由于软件的编译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库结构和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如果企业同时采用不同语言编译出的多个软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稳定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其次,要加强对审计软件开发市场的培养,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大力扶植既精通财务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以便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财务审计软件,为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再次,要强化对审计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在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的审计软件和辅助审计软件,逐步培养一批兼具审计经验和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三)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对电算化系统进行相关测试

    一方面,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对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规范;另一方面,为确保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应对电算化系统涉及到的相关应用程序,数据存储情况以及相关调用文件进行实质性和可用性测试,以便评价电算化系统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质性和可用性测试的开展必须基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审计风险偏高,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和可能,此时审计人员应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出具相关审计报告。

    (四)规范电算化审计规程

    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标准开展会计电算化相关审计工作。具体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系统设计和软硬件配置标准,系统相关的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制度等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第二,审查被审计企业部门和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各职能部门在职责和权限上是否相对独立,各类会计软件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相关规定,对于风险性较高的环节和事项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第三,审查系统输入程序和数据文件相关制度手段是否完备,在输入数据之前是否需经过相应审批,输入数据正确性是否存在校验规则等;第四,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相关的控制手段用以校验重复、奇偶、反逆等问题;第五,系统是否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相关规定来输出各类会计信息,相关财务部门是否对重要资料做到妥善保管。

    (五)加快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第一,加快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一方面,对审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专业的技能培训,以便其能够快速适应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快速适应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需求。第二,要在配备专业审计专家的同时,配置计算机专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三,要加强对审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倡导高校在财经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审计电算化课程,如: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提高计算机审计专业后备人才素质。

    (六)制定会计电算化审计相关准则

    我国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对电算化审计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审计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根据电算化环境特点,出台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从而保障电算化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审计工作形式和内容,但是其审计基本目标并未改变。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立足基本目标,在落实各项基本工作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未来,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应充分利用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内的各项先进技术,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系统内外部风险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各类财务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其财务监督职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