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发布时间:2012-03-14 点击数:238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涵义及表现形式,分析了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风险的规避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关键字: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规避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和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 ...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涵义及表现形式,分析了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风险的规避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关键字: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规避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和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行政监督与经济监督的融合。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贯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1、审计准备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法定程序操作为由提出异议或申请行政诉讼的可能性。其表现为在,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原则,在责任者调离原单位且到新单位上任以后,审计工作才介入,使审计核实、定性、评价带来困难。审前不作调查,对责任人经济责任范围和所在单位的情况心中无数。
2、取证不当风险。执行审计程序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必须符合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质量特征。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由于时间、审计资源的限制无法获取支持审计评价结论的足够证据,就很可能导致审计结论错误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同样,不客观、不真实或小相关的证据也将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3、审计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实质性检查的现场作业中所造成的失误,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没有认真地进行检查测试,仅凭书面和口头汇报去判断。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的样本量不够,使审计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遗漏重要的违纪违法审计事项。在进行资产核实时。只注重从数量上检查。忽视对资产的构成和存货对成本、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
4、评价失实风险。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关系到领导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实或不当的评价,可能会引起审计行政诉讼。

二、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目的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应负有的经济责任的状况,其审计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和干部管理机关能否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的大事。从领导到群众期望高。要求高,可容许的误差小,这就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
1、法规滞后,规范不够。目前,全国各地大多数地区都推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但对操作中要使用的审计程序、审计标准、审计文书格式等却没有明文规定。目前实际工作中还缺乏更为权威、细致的规定可以遵循。这就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操作性及操作的随意性,加大了风险。
2、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所形成的审计风险。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侧重于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弊端日渐突出。原因主要在于它过分依赖被审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而内控制度本身在执行过程中就难以避免领导者个体主观性、随意性和偶发性干扰的风险。从实践层面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任务急、时间紧、工作量大。要在短时间内把领导干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济责任搞清楚,单靠人工的方法是不可能的。现在,抽样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例如,审计抽样是否科学、适用。样本信息能否准确反映真实情况,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否成熟可靠等等,必将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形成新的风险。
2、审计对象和目标复杂,审计难度大。经济责任审计既对“事”也对“人”,审计目标复杂。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对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存在区别,审计目标均很复杂。另外,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不断扩大,审计判断和评价的对象也日趋复杂化,这使得审计人员做出正确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审计风险明显增加。
4、审计评价不准确。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审计过程的最终结果,审计评价既是时领导者任期内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的科学、客观、准确的理性认识,也是复杂审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缺乏套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在审计业务过程中,审计评价就难免不导致失真。例如,时审计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具体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虽然获取了审计证据,但证据可靠性不强,证明力不足,而草率评价;用词欠妥的审计评价。凡此种种,都会带来审计评价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规避措施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防范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1、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审计监督形式,对规范与制约各级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的经济行为,已经发生了强有力的良好影响。但是,若对上述原因所导致的审计风险,不够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进而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具体实施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关键就在于要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制衡的强有力经济监督形式。
2、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审计机关必须建立健全自己的审计业务质量内控制度,如果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就不能对审计质量起保证作用。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双向承诺制度,审计机关、审计组及被审计单位都要依法承诺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审计质量管理控制要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坚持项目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
3、改进审计手段方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时间长、内容多、工作量大,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结果要求急,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改进审计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一是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确定审计重点、内容与方法,减少审计风险。二是充分利用常规审计的成果。责任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年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对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做好五个结合。要针对不廉洁行为隐蔽性强,特别是个别责任人利用职权搞转移支付或回扣的特点,坚持查一级会计单位与查二级、三级会计单位相结合,查本级会计单位与查关联会计单位相结合,查账与查实结合,内查与外调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
4、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价标准体系。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对象是企业领导人员个人,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因此,若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很难正确区分其中涉及的各种责任。如除涉及财务收支情况外,还有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问题,领导人员对社会的责任等情况。所以建立评价标准体系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业绩、明确经济责任,把较为抽象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具体化,通过数量特征和质量关系对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5、恪守审计权限,排除审计内容上的随意性。干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活动,评价内容也仅限于其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至于其它的诸如政治素质高低、领导艺术深浅大可不必论及。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该到位的必须审计到位。经济责任审计还涉及到对人的功过评价,所以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也不能有随意性。毫无疑问,这种审计立项史无前例地拓展了审计的职能,的确令人兴奋,但审计部门却不能因此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期望工作价值得到体现是人之常情,积极争取审计结果应用转化也是理所当然,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毕竟是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能,经济责任审计充其量只能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程序,其审计结果作用发挥得如何,也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决定,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审计事项负责。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