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影响工作开展的瓶颈。为了在企业中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树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做出许多创造性的工作。本文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可有可无;有些民营企业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照样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各企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合并职能,减少人员的配置,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有些企业机构调整后集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于一人,甚至还兼任其他工作,使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其次,由于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各企业通过机构优化、薪酬改革等途径培养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建立竞争优势要考虑到企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不能简单地借精简机构,压缩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编制。
(二)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同级审计难度大
具体表现在:①部门设置职位低、力量弱。企业内审机构如何设置、人员如何配备,还缺乏权威性的依据或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各企业在纪检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普遍职位低、力量弱。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不足:内部审计的职能决定了内部审计务必触及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会触及到矛盾、遭遇到阻力。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基本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级,但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效益不如其他部门直接和明显,在很多人的心理定位中,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甚至比其他部门要更低,于是部分职能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时有发生。③内部审计部门担负着对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重任,但因其职权、地位与责任的不完全匹配,使其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尤其是同级审计,更有些下级审计上级的味道,工作较难开展。
(三)审计队伍与业务部门交流过少、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①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企业内部岗位交流偏少。受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工作性质和认知度等的影响,岗位调整时会计岗位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不愿从事审计工作,素质低业务能力差的同志审计部门又不想要,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同志又出不去,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想要的人不来,想来的人不想要,想走的出不去”的局面。这些既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又不利于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更不利于形成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机制。②内部审计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部审计工作“源于管理而又高于管理”的工作层次和工作思路,同时也反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对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因此,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之外,还应具备较全面的业务素质。尤其是随着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等的出现,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审计工作人员还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从而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
二、改善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工作
广泛的宣传教育是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基础和保证。各企业审计部门在继续保持务实、低调的工作作风前提下,应从以下方面为重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一是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责任体系的宣传。使大家明白企业内部审计“统一要求、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由主要经营管理者负责、审计机构组织协调和实施、相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协调和沟通。二是加强沟通,赢取相关领导及被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从根本上讲,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内部审计是实现企业最终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被一些领导及被审计单位视为上级机关的“内线”或“坐探”,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常常也得不到相应的信任。为此,内部审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领导和被审单位的沟通,应向他们表明,内部审计工作也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是通过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有效地制止各种风险管理漏洞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使企业尽量减少各种风险成本的支出,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通过沟通,与相关领导及被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赢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领导的重视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搞好工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为此,建议各企业领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审计机构,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配置与审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审计人员,为本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做内部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领导要亲自主持、认真研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内部审计的项目;认真分析内部审计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加强对内部审计过程的具体领导。三是明确、细化纪检审计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在制度设计、部门职能划分中,进一步明确纪检审计部门的职能,具体规定审计部门参与事项的范围和权限、相关业务部门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更好地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参与意识。四是加强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合作,构建企业内部监督大格局。
(三)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审计工作人员与业务部门之间交流力度,形成审计队伍与财务部门岗位交流的良好互动。通过岗位交流,一方面使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审计工作,增强审计业务的整体力量,形成创新审计工作的环境和机制;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审计工作、了解审计工作,宣传审计工作。二是审计工作人员要适应现代管理理念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认真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出色的成绩赢得领导的信赖和支持,以“有为”赢得审计工作的“有位”。
(四)进一步创新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
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管理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要深入开展内部审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一是向生产管理的深层次延伸,加大内部审计的覆盖面,由传统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以往的内部审计常常将重点放在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上,忽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和分析,往往形成在具体某一事项上绕圈子,以致被部分领导或被审计对象误认为审计是专挑毛病不产生效益的部门,审计工作自然也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因此,内部审计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领导比较关心的涉及企业重大问题的项目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要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还必须不断创新手段,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分析机制,做好事前分析和审前准备,确保实施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更加注重治本。针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归纳和综合分析,建立严格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详细规定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相应处罚,对屡犯不改的机构和人员,应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违规违纪的成本付出大于其所获利益,在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的同时,使经营管理者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由思想上被动地接受审计转变为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三是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增强内部审计的威力。工作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是从成效中体现出来的,有为才有位,有位而有威,因此“为、位、威”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的。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要通过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主动利用审计的力量维护单位的发展,改进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达到效率、效益、质量、廉洁的统一。有效地保证内部审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树立审计的权威,提高审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