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2-03-07 点击数:198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摘 要:文章首先详细的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事业单位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必须由计 ...
摘 要:文章首先详细的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建议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事业单位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必须由计划转向市场,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必须转变观念,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由于事业单位习惯于过去固有的模式,没能跟上改革步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一)理论先天不足
关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对我国会计发展的不利影响,会计界已作了很多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在笔者看来,有一点却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传统的体制不但窒息了企业,压抑了会计,歪曲了财务,而且使财务与会计混为一项工作,以致理论界无法清楚地说明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时至今日,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对其所从事的业务尚无法确切地划分哪些是财务,哪些是会计。财务会计改革10余年,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仍没有科学地划分财务与会计,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不足。当前我们正在大谈国际惯例,而对理论、组织和实务上严格区分财务与会计的国际惯例似乎不太关注,因而,在研究会计的一些基本问题时,仍抱着财务与会计不分的传统观念不放,得出的结论就难免失当。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我国《会计法》1985年初发布时,是以财会不分为前提,从而确认会计的职能、任务、职责及法律责任的。1993年修订时,虽已有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为全新背景,财政部也强调这次修订《会计法》主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财务与会计组织、职能等问题,在修订后发布的《会计法》中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用会计管理手段代替财务管理手段
两种手段不是一回事,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讲究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尤其是事业单位刚刚走入市场,大多数采用增收节支等措施降低成本固然能增加利润,但成本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要减少。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以市场为中心,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物价随着商品的价值而上下浮动,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缩短。这一切使得不同时期的产品成本具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如果仅简单强调降低成本而使企业生产技术裹步不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因缺乏竞争力而与市场失之交臂,将从战略上动摇企业的生存基础。因此,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那些效益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对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生机,有助于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有那些虽然眼前增加了负担,但从长远 看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蓬勃发展的费用支出,则必须给予保证。
(三)用财务管理代替企业管理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所强调的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但决不要忽视与否定事业单位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单位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只是其中一项。只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和以价值管理的观念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且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这才决定了它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四)将财务管理看成是独立的行为
有人片面地认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然而,财务管理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所能解决的。企业的决策和计划需要来自各个环节的协调,而决策和计划最终要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行动的工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过程、每一项环节中。这就需要各个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创造更大财富。
(五)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财务管理追求的不是账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角
度进行管理,它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金的增值。人们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从企业资金的运转上来考虑。会计管理则不同,它仅仅反映了账面利润,但企业的账面利润可能掩盖了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实情。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是账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并且能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是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应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除了管理和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的因素外,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是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保证,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事业单位,按其规模的大小,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对规模较小的单位,因各方财务关系较简单,为了不使财权过于分散,宜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对规模较大的单位,因其经济关系较复杂,为了体现财权、事权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宜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
(二)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资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财务制度是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制订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等。
2、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行为,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做好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工作,明确责、权、利关系。
3、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设置财产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管人员,建立管理档案,落实目标责任制。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账、卡制度,设置品名、数量、金额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卡随物走;建立财产清查和报废制度,及时办理有关于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清查,以保证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
4、在购置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达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三)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事业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事业单位预算应当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在正式编制预算前应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剔除上年一次性或临时性因素;客观分析本年度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
(四) 加强收入的管理
各事业单位应将各项收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各项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使用合法票据;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合法组织各项收入,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扩大财源,同时应注意正确处理礼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收人分配经济政策,各科室、部门对外服务的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私设“小金库”。
(五) 加强支出管理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格支出审批执行程序;严格划分公私界线,应由职工个人自理的费用不能用公款开支,对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财会人员应拒绝支付;各项费用应按实际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更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应加强对专用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按规定“专款专用”,专项列报。
(六)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内部监督是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持续或定期的评价,以确定是否按照管理当局的意图运行,是否按照情况变化进行修正,而内部审计是其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一个渠道。
(七) 提高管理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一个单位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和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牛观、价值观,要鼓励其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系统地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更新专业知识;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岗位技术人员的实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要积极开展横向交流,开拓视野,全面提高管理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把财务管理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高效运行轨道,实现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