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10年报的整体分析[2]
发布时间:2011-08-09 点击数:4035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已有四年,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已经凸显。而年报是上市公司对过去一个会计年度所有财务数据和信息的汇总,能够直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运行情况。本文基于截止2011年3月31日已公布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分析,分 ...
三、净利润的行业结构性失衡非常严重
截至目前,净利润前十大的上市公司基本被金融、石油和煤炭行业所占据。这十大公司累计的净利润为8574.28亿元,占到目前盈利总额的62.85%。净利润的前六位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石油及中石化,它们六家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占1234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46.42%,而四大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总额占1234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32.20%,其他银行的业绩也很不错。
截至3月30日,金融保险行业共有17家公司发布年报,共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51.9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高达273.64亿元,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成为目前最赚钱的行业。
从年报看,中国各大银行去年取得了佳绩,利润上涨,而不良资产率维持在低位。通过利润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各大银行业绩的较快增长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净利差和净利差收益率的显著回升。其中,农行的净利息收益率最高,达到2.57%,较上年上升29个基点。
2010年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上升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方面,2008年下半年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以来,绝大部分存款和贷款陆续完成重定价,执行较低利率,但贷款平均收息率降幅低于存款平均付息率降幅,存贷款利差有所扩大。而且,央行在去年四季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部分贷款先行完成重定价并执行较高利率,存贷款利差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受人民银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市场流动性趋紧,存拆放同业平均收益率大幅提高,而五大行都属于银行间市场上的资金拆出方,其拆出资金的收益率提升。此外,近年来各行持续性地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结构也有助于净利息收益率走高。
四、三成公司无分红安排
截至到3月31日,在已经发布年报的1234家公司中,已经实施分红和已经发布分红预案的有868家公司;没有任何分红的公司有366家,占比达三成。
从历年的分配情况来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往往重送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而轻现金分红。当然,现金分红意味着上市公司必须拿出真金白银回报给投资者,可能对其现金流和未来投资能力产生影响,但也不乏业绩良好、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高派现方案。
处于行业景气周期内的公司业绩往往较好,分红的可能性也较大。近两年来,煤炭行业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总体业绩较好。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10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155亿元,同比增加6233亿元,增长41.8%;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397.7亿元,同比增加4523亿元,增长41.6%。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总额2930亿元,同比增加1110亿元,增长61.1%。
根据相关规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融资的话,股东分红尤为重要。按照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管理办法,如果上市公司想获得再融资的资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当然,有关公司分红战略问题,应该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讨论的。人们应该谴责的是公司对股东权益的漠视与不尊重,但是其标准并非是公司是否分红,而应该是包括分红战略在内的各种具体的企业行为。
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谨慎使用
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在于引入了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主要在资产减值、金融工具、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收入确认、融资租赁、政府补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领域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在于同价值结合紧密,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强,有助于投资者持续投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2007-2009三年间,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30家,690家和772家,绝大部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极少,三年分别为18家、20家和25家。2010年的年报分析显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及负债)占总资产(及总负债)的比例仍旧很低,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很小。
六、三项费用占成本比重下降,应收应付持续增多
据统计,截至3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902家公司发布2010年年报。剔除金融类企业,893家公司共产生三项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5493亿元。上述公司2010年和2009年的经营总成本分别为50427亿元和38028亿元,三项费用合计占比由2009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9%。三项费用的控制效果显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来看,三项费用中,销售费用不仅增幅最大,占三费总和的比重也有所上升。销售费用比重上升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主营扩张较快,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上市公司因成本扩张过快而出现现金流的短缺。统计显示,销售费用占比从2009年的41.9%上升至2010年的43.3%,而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从2009年的47.1%和11%下降到46.1%和10.6%。
据已公布年报的非金融企业,应收和应付账款都出现大幅上升,应收账款增加了76%,应付账款增加了33%,保持了2009年以来的高增速。
七、上市公司今年的成长性存在巨大“隐患”
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物料等。
WIND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且具有可比数据的1105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2010年末存货合计17832.062亿元,与2009年相比,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这些公司的存货净增加了4157.07亿元。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高峰期,这些公司的存货为10947.074亿元,当年年度存货净增量1620.755亿元,而2010年这些公司的存货净增量已为2008年的2.5倍。
WIND数据显示,已公布2010年年报的900多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49%,但经营性现金流却下降了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存货大幅增长。现金流量表显示,这些公司的存货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下降了16%和29%。但在2010年却猛然上升了240%,一年之内净增加超过3000亿元的存货。由于数据的限制,笔者无法判断其中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比例。但通过与季度数据的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企业囤货的行为大多发生在2010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正是通胀预期的高涨时期。在已公布年报的房企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基本上,存货同比减少的上市公司或为非主流上市房企,或为整合当中企业,而存货大幅增加的企业则大多为重组不久后的公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