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用四个维度优化存货管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1-08-03 点击数:254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近期,媒体曝光的双汇瘦肉精及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充分暴露出很多企业在存货采购及验收环节仍然存在巨大的内控风险,这些案例提醒企业从存货的采购、制造到最终处置完毕的所有环节都必须规范管理。本文拟从四个维度对优化存货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第一维度:流程合规   ...
近期,媒体曝光的双汇瘦肉精及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充分暴露出很多企业在存货采购及验收环节仍然存在巨大的内控风险,这些案例提醒企业从存货的采购、制造到最终处置完毕的所有环节都必须规范管理。本文拟从四个维度对优化存货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第一维度:流程合规  流程合规是存货管理的基础,流程合规的根本目标是账实相符,流程合规是过程、账实相符是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存货管理流程从存货采购预算开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存货采购  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会有存货积压或短缺的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当也可能会导致存货质次、价高,该环节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  (1)对纳入供应链体系内的供应商建立准入及持续评价机制,评价的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生产经营、研发能力、财务、法务、企业社会责任等多个纬度,将质量控制低下、内控混乱、公司治理不良的劣质供应商剔除在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之外,选择优秀供应商,择优采购;(2)建立大额采购的招投标管理制度,降低采购成本;(3)集中订货,以获取较低的采购价格,在本企业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形成采购联合体,提高存货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4)严格采购纪律,用规范的流程来管理向关联人士采购的行为,建立采购体系的反舞弊机制,关键岗位的采购人员实行不定期强制轮岗或休假的制度。  2.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成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规定及产品质量要求,验收程序不规范、验收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存货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存货验收入库环节,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质检部门同采购部门职责分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健全验收流程,切实监督每个工作流程是否得到有效执行;(2)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3)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批处理。  3.存货保管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这一环节的主要控制流程包括:(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及调拨手续;(2)存货储存期间要按照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保管,做好防火、防水、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存货分类存放。生产车间现场存放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4.存货出库  企业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仓储部门应核对经过审批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签字确认,单据及时转财务进行账务处理。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5.存货盘点  存货盘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存货是否账实相符;二是存货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损坏。企业必须建立存货清查盘点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控制程序,检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盘点结果经监盘人员、仓管人员签字确认,对盘点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有认为管理原因的,落实并追究责任,报废存货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后进行处置。  二、第二维度:周转高效  存货周转效率的降低是存货管理恶化的明显标志,存货高效周转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及仓储管理费用,很多企业净利润较高,但管理者会发现经营现金净流量较低,这样的企业往往伴随者存货余额的大幅增加,吞噬了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入,存货迅速增加,可能会产生去库存化的压力,周转效率指标恶化,往往预示着公司的基本面正处在大幅下滑的过程中,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存货周转效率可以用存货周转天数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观察期的自然日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原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产成品周转天数等;企业提高存货周转效率,可以采纳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周转天数的KPI考核机制  存货周转效率的控制,是企业多个部门协调运作的结果,通常包括财务、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物流等部门,例如原材料周转天数,代表了企业采购、仓储部门的计划及执行控制能力,在产品周转天数则体现生产制造部门的计划及生产效率水平,产成品周转天数则体现企业销售预算的准确性及市场营销的控制能力。  企业可以根据存货的历史周转天数,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为有关部门设定存货周转天数的KPI考核目标,目标可以设定为达标值及挑战值,存货周转天数实际执行结果同被考核中心的绩效分数相关,考核分数又同绩效奖金及奖惩晋升挂钩。  月末由财务部门通报各类存货周转天数指标,被考核部门及时检讨、分析指标未达成的原因,找出问题关键,提出改善策略。  2.建立最佳订货点评估体系  存货周转天数并不是越低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为:  Q=   Q:每次订货的经济批量;  K: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  D:存货的年需要量;  KC: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利息、仓储费、损失等)。  这个基本模型是建立在若干假设条件下的,包括:(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2)存货可以集中到货,不允许缺货;(3)年需要量D为已知常量,存货单价不变,订购存货现金充足,货源充足。  实际上,企业存货采购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比如,处在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通道中时,企业可能要大批量订货,争取较低的价格,锁定成本,但这个时候要考虑企业的存储条件,年度用量,存货的保质期等因素,因此经济批量模型提供了确定最佳订购批量的思路,具体操作上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三、第三维度:减值可控  存货管理的第三个维度是要关注存货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存货减值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企业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控制存货减值损失。  1.货龄分析  存货减值的表现形式一般是从存货呆滞开始的,因此必须加强货龄分析,按每一个具体的存货编码逐项分析货龄,根据企业自身的存货管理特点,设定180天以上或更长时间的货龄为具有减值风险的存货,每月末及时通报业务部门,关注呆滞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解处理,如有人为管理不善原因造成存货减值的,减值损失应纳入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  2.存货保险  存货在保管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保管措施的不当而使存货产生变质、毁损、灭失等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的保险投保,合理评估保险额,损失发生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理赔,降低存货意外损失的风险。  3.套期保值,控制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当企业库存大量现货大宗材料时,为对冲将来存货价格可能下跌的风险,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卖出套期保持操作,卖出期货合约以现库存的大宗商品为标的,与现库存数量相等,与交割日期相近,库存材料将来使用或销售时,将原卖出的期货合约对冲平仓,回避价格下跌的风险,实现存货保值的目的。  4.存货减值损失的责任赔偿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明确约定人为原因造成存货减值损失的赔偿机制,存货发生的盘亏、毁损及其他减值损失时,应按管理权限报批处理,分析损失发生的原因,对于确实属于人为过失造成的,应按有关内控规定进行赔偿与考核。  5.无利用价值存货的残值出售  对于呆滞报废的存货,一般的流程是:由存货管理部门及其他监督部门共同参与询价,提出销售申请,经审批后,财务部门开销售单据,存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共同监督出售数量,财务部门收款并开具出门证,其他任何人员不得收取废料销售款,存货销售单据应连续编号,存档备查,应经常性开展内部稽核,严禁有关部门对废料销售款项私设小金库。  6.减值损失的税务处理  存货减值损失的增值税处理:日常经营管理中损失的存货残值出售所得按适用税率计提销项税金,损失的成本不需要做进项转出;非正常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损、被盗、霉烂变质等损失)的存货残值出售所得不必计提销项税金,按存货成本做进项税转出处理,非正常损失强调一定是有管理不善的原因造成的。  存货减值损失的所得税处理:根据国税局规定,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四、第四维度:信息化管理  大型企业利用ERP系统使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能够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可以高效地实现以下功能。  1.各项存货可以按订单跟单管理,以销售订单为核心,实现销售订单、生产订单、采购订单的全过程跟单,这样可以按订单追踪到原材料环节的质量原因,各项存货物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会大幅提高,可以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呆滞库存,提高存货周转效率,提高企业物流环节的资金使用效益及附加值。  2.企业使用标准的产品物料消耗清单(BOM)可以准确地控制原材料的超耗成本,分析超耗及节约的原因,进而对优化产品标准成本。  3.在信息系统中对供应链环节采纳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余额根据出库成本及库存成本在当期损益及月末存货成本之间进行分摊,可以实现快速结账,及时发布财务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实效性。  4.企业物流中心同遍布全国的分销体系及分支机构联网,总部的发货具体信息在收货终端实时体现,方便各收货终端及时做好接收准备,亦可及时地反馈接收信息并实现网上对账的功能。  5.通过系统有关特殊功能的设定,可以规避存货管理风险,确保帐实相符,内控流程有效。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