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学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成本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部分高校成本管理的理念已初步确立,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方面加强节能降耗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强化内部采购的立项审批及招投标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水电费、固定资产购置费等都持续下降,卓有成效地控制了教学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实行经费定额包干使用,逐步实现电话费、交通费、维修费等费用实行由二级部门包干使用,强化干部、职工“量入为出”的管理意识,在严格控制支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问题和漏洞
教学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消极地降低所有成本,而是促进和提高学校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耗费,降低成本,使学校教学单位成本投入的效益最大化。但由于教学成本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还有许多方面急需斟酌和改进。以下以广州某高校为倒,做详细的分析。
1.教学经费投入大,有效利用率差
该高校学生构成是以医药类学生为主体,这类学生的培养成本很高,3个月的临床见习期、长达一年期的实习期需要支付带教费,实习地点以本省为主,也有部分是在省外,交通差旅费开支较大;作为学生,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平时的实验课耗材也比其他类型的学生多。近几年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该高校教学业务费和教学培训、差旅费投入巨大,但由于经费的使用未进行过程监督控制,事后使用效益未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益,有效利用率低下。
2.人力资源成本多,工作效率低下
近三年,该高校每年的人员支出占教育事业总支出的比例均在45%左右,人员成本成为教学成本控制的最主要压力,见表1。虽然近几年严格控制进人数量,特别是行政教辅部门,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有数量众多的冗员,教职员工缺少流动,只进不出,只升不降,教师配置结构比例失调,缺乏统筹规划;部分行政教辅部门人员众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管理效益,造成了人员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学校的负担,不利于教学成本的有效管理。
3.物力资源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该高校在物质资源的使用上效率较低。据调查,我国部分高校教室、实验室利用率有60%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3690种大型仪器平均年开机时间仅400h,不开机时间占40%。近年来,该高校购置了很多高、精、尖设备,但由于各下属管理部门普遍“重购置,轻管理”,存在积压实验设备的现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加大了成本支出。
4.成本测算工作未充分展开
虽然从2007年开始,该高校开始重视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相对于完善的成本管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全校的财务主管部门,应该对各个学院耗费总成本进行测算,以测算成本作为划拨经费的依据,以弥补当下预算的不足。有的学院经费结余太多,有的学院经费不够,参差不齐,重要原因是预算下达经费的测算依据不够准确。该高校现在运作成本和教学经费投入大、人员成本大,成为教学成本控制的主要压力。如果财务管理部门能够进行充分的调研,准确的测算,大力实行各类经费包干使用,教学成本一定还有下降的空间。
二、高校教学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健全适合高校教学成本核算制度的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学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将是大势所趋。要准确反映和核算高校的教学成本,采用企业成本核算中普遍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成为一种必然。权责发生制是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收支配比的需要。它不仅有助于正确核算教育成本,而且能如实反映高校在教育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助于高校教育活动收入成本正确计量,真实反映学校财务运行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又能有效地将高校支出与收入联系起来并形成配比,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为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改革创造条件。
(二)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机制
高校教学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和切身利益,要进行长效的教学成本管理,单靠财务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方能使单位教学成本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成本管理意识,增强成本管理责任感,使各部门、学院都明确自己的成本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测算直接教学支出
该高校每年商品和服务支出占了教学总支出的1/3,其中部门经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部门经费中各二级学院的经费可以说是教学成本中的直接成本,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测算后再进行预算分配对控制教学成本来说至关重要。办公用品费等支出,通过调研可以按一定标准划拨,教师培训差旅费可以视学校的财力情况,几年之内各学院的教师在一定标准以内每人出去培训1次。最难进行测算的是实验材料费,各学院的教学实验各有不同,需要的实验材料也不同,单靠财务管理部门力量是不可能测算出来的,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需要在主管校长的支持下,财务管理部门会同教学管理部门才能共同完成。
(四)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建立预算执行与考核监督机制
高校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预算应当严格执行,不允许随意调整或追加,从而保证预算的最终结果与质量以及政策目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在支出方面,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工作任务、内容、数量、标准进行支出,对超预算或无预算的开支,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学校必须要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是根据上年度收支的实际完成情况及本年度预算收支的可能状况,结合年度事业计划,经过综合平衡制定出来,有一定可靠性。但由于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对这种差异,主要通过经费超收或减收数、收入预算完成率、经费超支或节支、支出预算完成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学校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监督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各种考核指标相挂钩,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以财务预算从源头控制教学成本的目标。
(五)控制人员成本
结构不合理的人员编制必然带来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甚至造成浪费的不良现象,导致学校人员经费的间接成本支出越来越多,高校普遍人员经费占40%-60%。可见,劳动力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实施高校教学成本控制的关键。上述该高校支出也不例外,占总成本占的45%左右,也是控制的重点。人员成本控制无非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成少多余人员,二是提高工作效益。
结语
高校的教学成本问题是目前高校深化改革,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办学效益,为包括政府、社会、学生及其家庭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成本信息,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实行教学成本管理,对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由于受到高校内外部条件的限制,高校实行教学成本核算和管理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被高校普遍接受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是一个大的课题,高校更有其复杂性,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各高校只有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从多角度出发控制成本,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