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非控制权益。被购并方中的非控制权益,既可以按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以按被购并方可辨认净资产所享有的份额计量。
7. 投资的部分处置。如果购并方处置其在被购并方的投资并因此而失去控制权,应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其剩余权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处置利得或损失确认为损益,并视情况分别采用《国际会计准则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中的投资》或《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剩余权益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三、《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主要变化
1. 不改变控制权情况下的母公司权益比例变化。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母公司在子公司权益比例的变化,应作为股东之间的交易,在所有者权益中进行核算,既不确认损益,也不重新计量商誉。非控制权益金额的变化与支付或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确认为权益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2. 丧失控制权。如果母公司丧失其对原子公司的控制权,母公司应按其账面价值终止确认所有的资产、负债和非控制权益,在原子公司的剩余权益按丧失控制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3. 归属于非控制权益的损益。子公司的损失应按比例归属于非控制权益,即使导致非控制权益出现负数也应按比例分配子公司的损失。
四、企业合并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主要差异
2001年,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企业合并》和《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2号――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分别取代了APB第16号意见书和第17号意见书,最引人注目的变革就是取消权益结合法,要求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购买法(purchase method)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取消商誉摊销的要求,而改为减值测试。作为IASB与FASB企业合并项目的合作成果,FASB于2007年12月发布修订后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企业合并》(SFAS 141),并同时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60号——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非控制权益》(SFAS 160),对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59年发布的《第51号会计研究公报—-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改。
尽管企业合并项目是IASB与FASB共同合作的项目,但是,由于他们都希望新修订后的准则能够与各自的现有准则体系保持一致,从而导致在概念术语、确认原则、计量要求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但是,IASB与FASB都表示,这些差异将在现行项目或未来趋同项目中加以考虑。
1. 关于控制的含义。在IFRS 3中,控制被定义为统驭一个主体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籍此从主体的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而在SFAS 141中,“控制”的含义源自修订后的《第51号会计研究公报—-合并财务报表》第2段,意指“控制财务利益”。鉴于对“控制”的不同定义,一项交易按IFRS 3可能属于企业合并,而按SFRS 141则有可能不属于企业合并。但是,IASB已表示准备取消《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并准备在2008年发布讨论稿。
2. 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IFRS 3中的公允价值定义取自现有准则,意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而在SFAS 141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源自FASB在2006年9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意指“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它显然以脱手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 关于或有事项。对于因或有事项而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IFRS 3和SFAS 141对于购并日及购并后的确认和计量要求是相似的,差别仅在于初始确认的标准,从而可能导致应用差异。IFRS 3规定,对于因或有事项而导致的或有负债,如果是因过去事项而导致的现时义务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方可确认,它强调“可靠计量”。而SFA 141则规定,IFRS 3的上述规定仅适用于合同性负债(contractual liabilities),对于非合同性负债,只有该或有事项很可能产生一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财务报表要素》所定义的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时方可确认,它强调“很可能”。不过,IASB表示将修订或取消《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4. 关于雇员福利的计量。IFRS 3和SFAS 141均要求确认与被购并方有关的雇员福利安排有关的负债和资产,并要求按照各自的相关准则要求进行计量。但是,由于两套准则体系下相关要求的不同,从而导致确认的金额也会出现差异。
5. 关于非控制权益的计量。SFAS 141要求只能按公允价值计量非控制权益,而IFRS 3则既允许按公允价值计量非控制权益,也允许按被购并方净资产的相应比例计量非控制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