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浅议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3]
作者: 陈丽琼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10-03-18 点击数:541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无意地对 ...

  (四)深入了解企业状况,保持敏锐的职业质疑

  内审人员应主动了解企业运营的内外环境,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关注企业各项主要活动的进展情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积极掌握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要加强对超越市场一般规律的业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而不能仅对账载事项进行审计。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应有的职业审慎,对出现故意做错、疏忽出错、效率低下、无效浪费和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有所警惕。能识别不恰当的控制系统和运作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企业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实现成本控制和合理流程的建设。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一是要改变僵化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二是要内部审计机构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三是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沟通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审计表达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还要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六)完善内部控制质量制度,规范审计业务流程

  一是要坚持审计标准,提高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应完整,不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还要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为下一步的复核和形成结论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基础资料。二是要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强化复核工作。通过制定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来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合理分工,避免责任相互推诿、漏审等弊病发生而形成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分级复核的质量控制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减少或消除人为误差。

  (七)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强化风险意识

  一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目前,ERP系统在各类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给企业各项经营及管理流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影响,内部控制的一些原则和措施,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复核和监督等,在ERP系统都能得到体现和实施。内部审计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二是推进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规避潜在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其重点是全面识别和评估被审计主体的风险状况,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开始考虑审计风险,并将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综合各种审计证据,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Total:3123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