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会计对象的重新思考[2]
作者: 成瑗 王文莲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10-02-22 点击数:379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我国会计对象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传统会计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会计对象是什么的问题,会计界展开多次讨论,形成许多原创性的观点,如“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经济活动论”、“信息运动论”、“产权论”、“ ...

  三、会计对象的重新定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经济联系是基本特征。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外部的经营活动,也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都是两两行为个体共同完成的行为。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进行与实现,至少在两个个体之间形成,并在其经济联系点上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或交流,产生资源价值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正是会计需要记录处理的信息。这样,可以认定,会计信息来源于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会计对象,是会计所反映和研究具体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会计记录的信息正是会计所应该反映和研究的内容。因此,可以认为,会计对象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营双方所形成的经济联系信息。

  四、会计对象重新定义应注意的问题

  将会计对象定义为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信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会计对象产生于经营活动,而非管理活动。分析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差异,可以看出,管理活动只适用于经济组织内部,对于经济组织外部的活动行为只能洽谈、协商,不能实施管辖。而作为运营于经济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必须与外部交换物质、能量、资金等资源,这些外部的交换活动不能称之为管理活动,只有经营活动才能涵盖这些活动。因此,会计对象产生于经营活动,是为了强调会计的服务对象为经营活动。而管理的服务对象也是经营活动,会计和管理不存在附属关系,两者在企业中是平行关系。

  第二,会计对象产生于经营活动,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经济活动。会计活动处理的信息来源于经济社会两两成对的经营组织之间经济联系的信息,这是会计对象的特殊性,因而会计所要研究的既不是宏观的经济活动,也不是市场之类的微观经济活动,而是经营组织之间活动的局部和微观的特性。会计对象产生于经营活动,而非经济活动,是为了强调会计学与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区别,强调会计的特殊性。

  第三,会计对象所描述的经济联系,既包括在企业外部产生的经济联系,也包括在企业内部产生的经济联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与企业以外的经营个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向供应商购买原材料,被称为会计对象记录、反映的“交易”;发生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如生产部门向仓库领料,被称为会计对象记录、反映的“事项”。

  一种现象、一种事物描述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取决于其是否可验证,是否可以再现。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描述为会计对象,其强调联系的价值量数据作为会计处理的对象,强调会计信息产生于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和相互交错的经营活动,联系的会计数据为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联系的会计对象,要求会计工作完整地记录经济联系中双方的会计信息,完整的会计数据使再现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成为了可能。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和再现的描述,充分说明了其真实性,克服了无法比较、不能衡量的缺陷。

  会计对象是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重新思考会计对象问题,将会计对象定义为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不仅可以准确认识和把握会计对象,为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逻辑起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而且,如此定义会计对象将导致会计工作的再认识,呼吁探索一种以经济联系的价值量为会计对象的新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