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众多的名茶,其品质绝非快餐式茶叶的立顿之辈可以相比,如果要龙井、冻顶乌龙、普洱之辈向立顿看齐,无异于让范思哲降到与真维斯一个水平。
“中国: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这是英国《金融时报》10月10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据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相抗衡;即使在中国,联合利华(Unilever)立顿(Lipton)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是仅次于它的本土竞争对手的三倍,以至于“中国7万家茶场抵不上一个‘立顿’茶”的说法在媒体中不胫而走。
而且,据称中国茶叶行业工业化程度远低于肯尼亚和印度等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也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平均售价仅为每千克2美元,而印度茶叶为2.7美元,备受赞誉的斯里兰卡茶叶为3.4美元。言外之意,似乎就是说中国茶叶产业应当走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发展道路。
然而,尽管中国茶叶出口商需要在质量控制方面汲取世界各国一切有用经验,但就总体而言,对于中国来说,这条道路走得通吗?答案是“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观点赖以立论的依据有些就站不住脚。
中国茶产业的特殊现实
我们需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以在国际市场上的平均售价来比较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茶叶总体价格和品质,这种方法本身是错误的。
因为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茶叶从一开始就是出口导向的,其茶产量绝大多数出口,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平均售价与其整体平均售价基本相当;然而,中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故乡,中国茶产业总体上是内需导向的,产量很大一部分供应国内消费,而且由于最能欣赏茶文化的消费者绝大多数集中在国内,因此,越是高档茶叶,销售就越是集中在国内。
相应地,中国出口茶是本国所产茶叶中相对中低档的部分,中国出口茶叶平均售价与整个中国茶产业平均售价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