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07-02-07 点击数:1576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十一五”时期,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为财政支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财政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为财政支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如 ...
“十一五”时期,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为财政支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财政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为财政支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如何抓住机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课题。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契机,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各级财政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和“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明确财政支农的投入方向,逐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法定增长。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类补助资金,科学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方式,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等手段,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等多种筹资渠道投入“三农”,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二、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突破,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投入,起到“输血”作用。一是支持农业支柱产业,采取“以奖代补”的财政支农方式,引导农民投入,整合群众的自筹资金,因地制宜,搞好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着力点,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经营、品牌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扩大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农业和县域经济的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部资金、技术资源等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种养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新型市场主体,使这些农村市场主体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积极支持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着力构建以县为主管理、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积极妥善化解乡村历年债务,促进基层政权建设。三是积极支持农村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能源建设、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四、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努力消除新农村建设体制性障碍
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从保障种类选择、保障对象确定、保障组织设置以及保障资金筹措、使用、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并逐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接轨。二要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问题,加快建立惠及更多农村低收入户的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市低保制度接轨,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要继续完善各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和制度,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工作,加强农村、农业项目资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使用。要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中心的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乡财县管”试点工作,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