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路径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7-02-06 点击数:2378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摘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约束。本文通过分析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其技术创新因素,探寻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
...
摘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约束。本文通过分析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其技术创新因素,探寻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不断加强, 各国政府重视和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促进本国经济振兴, 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普遍偏低, 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能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把握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一般是指新技术的开发或应用, 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创新。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的长期跟踪研究, 中小企业的技术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 技术开发者。这类机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3%。包括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和与高技术相关的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公司。这类机构通常规模较小、企业存续时间较短。(2) 技术领先使用者。这类机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0-15%。其中部分公司本身具备有效的研究开发能力, 能够依靠本身的力量来实施或使用新技术;其他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则较弱, 主要依赖外界的技术支持。(3)技术跟随者。这类机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80-85%,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部分。这类机构相互之间在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技术制造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成为支撑江苏GDP快速增长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发展倍受关注,但融资困境一直是阻碍个私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分析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其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寻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随着江苏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江苏的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日益扩大,遍及工业、农业、运输、科研、信息、文化、商业服务等诸多领域,新兴成长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私营经济较快增长的亮点。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年底,[1]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总数23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50万家,注册资本7400多亿元,就业人数突破1000万人,上交税收增长幅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以上百分点。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总量达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税总额2162亿元,增长27.9%;固定资产投入4000亿元以上,增长30%多。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将达到33000个,销售收入将达到22000亿元,增长30%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8%;全部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60%。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市县,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地方财政和税收的主要来源。
中小企业是江苏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技,在此推动下,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快发展,据省社科院的一项调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约占全省的2/5。近5年来江苏中小企业开发的市级以上新产品达1万多个,并出现以下特点:
(一)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2004年,我省各地科技局、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和有关单位积极加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推荐力度。经科技部、财政部审查,我省有105个项目入选,获得7010万元的资金扶持。截止2004年,我省累计有62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累计获得45442万元的资助。
(二)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沃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区企业达19366家,其中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70家;累计利用外资129.68亿美元;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50亿元、区内生产总值1338亿元、利税494亿元、财政收入193.7亿元、产品出口额254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区内生产总值、利税、财政收入、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0.93%、25.87%、38.76%、16.75%和49.41%。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始出现集群效应。即在某一区域内相同产业的企业高度集群,例如吴江的纺丝业、扬中的低压电器业、武进的灯具业、丹阳的眼镜业南通的绣品业等,充分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深化专业分工和社会协作,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由于地理接近,业务联系紧,信息交流快,市场上任何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但是,总体上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仍然有待加强。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中,中小企业只占46.8%,其中占企业总数90.62%的小企业新产品产值只占21.46%。这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档次偏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据国家对365家小企业的1157种主导产品情况的分析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73年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的10.5年还高出2.23年。其中70年代之前投产的产品有293种占25.32%。若按产品水平划分达到80年代末期或90年代水平的产品有752种,占67%,其余1/3的产品处于80年代初期以前的水平[2]。因此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刻不容缓。
二、 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
中小企业因资金来源、技术人员、技术条件和外部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制约, 使得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产生了许多障碍和种种困难, 寻找和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之一, 既包括市场融资的困难, 也包括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从市场融资来看, 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 间接融资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目前, 我国比较活跃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 由于国家证监会对中小企业上市资格有严格的规定, 发行债券成本又很高,直接融资难度很大, 向国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正门难入, 边门交易成本很高, 其结果是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实质上很难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 只能凭借个人的积蓄或者很高的成本和风险从非正式的资金市场获取资金。
(二)技术设备落后,创新基础条件较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20.43万元8.65万元和5.00万元,小企业仅为大企业的1/4,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为落后,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大,产品缺乏竞争力。由于资本少,融资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由于没有资金更新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全国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的,50%以上设备属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其中,20%以上的企业停留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水平。[3]
(三)企业规模限制,抗风险能力不足。由于规模限制,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和设计都难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即使是已经生产出的新产品,由于投资规模不足或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也常缺乏必要的保障,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活动空间。虽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大企业,但风险往往也更多些。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以相互补充,降低风险;之二是由于中小企业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之三是中小企业还常常承担大企业无法承担的风险,消费者和企业往往依靠中小企业去探索那些潜在的市场,当然这些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通常是较大的。
(四)缺乏政府支持。尽管各级政府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 但由于其资金有限, 只能把有限的财力首先支持国有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只能等待大企业没有涉足的行业和项目。即使如此,政府资助往往还有申请资格的严格审查, 而中小企业又很少或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政府部门所要求的各种表格、报告等各种工作, 真正能得到资助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和不完善。国外的资料和国内调查显示, 信息缺乏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 更需要各种社会化服务, 如政府、有关组织和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和人才培训、信息交流、财务审计、咨询顾问等服务。
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市场、资金、人才是决定成败的三大关键性因素。大量的调研资料显示,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国内外经验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尤其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但是,实际上中小企业取得外部资金支持十分困难,例如,作为中国中小企业主体的乡镇企业,其工业产值占全国40-50%,但对其贷款不足全国信贷规模总量的10%。[4] 从理论上说,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其客观原因:
(1)融资成本的约束。企业的直接融资一般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方式。股权融资方式对经营状况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其相应的信息成本也较高,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债权融资方式则要求融资企业有比较好的信用和较高的赢利性预期,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经营水平较低,成长性较差,因而难免被排除之外。
(2)资产和信用的约束。中小企业投资规模较小,成本相对较低,生命周期也相对较短,因而信用基础低;同时不少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逃避征税影响到银行系统对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评级。此外,中小企业能够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资产较少 银行的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为了减少信贷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必然采取对中小企业贷款从严掌握的政策。
(3)当前金融体制约束。经过20余年的改革,我国的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结构和体系。虽然国有金融的高度垄断地位已受到挑战,但是迄今为止四大国有银行仍然占有75%以上的金融市场份额,并且四大国有银行70%以上的信贷资金仍然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用,在这种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仅仅依靠某一项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约束”是难以奏效的,它需要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一个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支持系统。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个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即,金融支持的组织体系、金融支持的供给体系、金融支持的保证体系、金融支持的法律体系以金融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组织体系
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组织机构主要有:(1)国有商业银行中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以及一定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2)民间资本市场,包括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投资公司。这一部分赢利性的金融机构一般以本地区为主要经营活动范围,通常与本地区的中小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3)由城乡社区或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如信用合作社等),这些合作金融主要为其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张捷,2003);(4)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还可以考虑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它的市场定位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的专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协助中小企业改善生产设备和财务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金融支持供给体系
这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较为发达的民间资本市场等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通过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来满足资金需要的(李志贇,2002)。在我国的银行业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并且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等问题,使得大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使得大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明确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同时考虑在适当时机组建中小企业银行。
(三)金融支持保证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信程度差,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担保体系。因此,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保证体系的核心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企业综合诊断体系等。其中,应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金融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以化解和防范金融机构贷款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四)金融支持法律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加快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约束”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规体系如“民间借贷法”、“商业信用法”等法规。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使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得到有效保证。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确保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效解决的金融体制、贷款制度、财政投资等大量金融财政法规的建立和健全。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实际上是市场竞争中对弱者的扶持以保证市场的公平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依靠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约束”。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教授过程中,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重点采用经济手段,通过政府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来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2)通过实行诸如冲销坏账和补贴资本金以及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等措施,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3)修改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为中小企业平等获得银行贷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4)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等等。
(五)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在规模、技术和市场上的风险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金融支持和相应的配套服务。这包括信用担保服务体系、综合诊断体系等,同时建立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规划、预算制度等方面的辅导机制在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创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以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设立一些政策性机构,为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视角广、信息灵的优势,建立相应的信息咨询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咨询、筹集资金投向指导、项目评估、政策信息、商业信息等,以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整理所得
[2]嵇征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发展 广东商学院学报[J] 2000 年第2期
[3]植万绿 谁能给中小企业输点血 北京青年报[N] 2001 年9月30日
[4]潘金山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办法研究与发展管理[J] 2001 年第1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