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比率计算与分析若干问题辨析[2]
作者: 杨方文 林志宏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9-09-15 点击数:4854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由于财务比率显著的不可替代的优点,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并据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仍是当前最重要的财务分析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财务分析方法。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给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应用带来了 ...

  (二)应当增加“每股全部已确认收益”的计算与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2条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原来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出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成了必须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

  这一新变化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从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综合框架来看,体现了综合收益(也称全面收益,下同)的理念。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看,综合收益是由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要素所共同构成的,但作为报告,它可分为两个部分:

  综合收益=净收益(净收益,即已确认且已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在利润表中报告)+其他综合收益(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

  从上式可知,不仅其他综合收益中有利得和损失,净收益中也有利得和损失。这两部分的利得与损失的区别在于是否实现。净收益的组成都是已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组成仅是已确认的。

  鉴于此,作为综合收益一部分的净收益显然已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业绩,而投资者所关心的“每股收益”又是以净收益为计算依据的,所以将“每股收益”信息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标准就有失偏颇。肯贝尔等(1999)以73家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大量负的综合收益的公司;吴金龙(2006)以100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会计期间于2002年年终及以后结束的列示综合收益的公司为样本,发现2000年—2002年美国证券市场股价的下跌会使许多公司遭受巨大的未实现损失,这些可供销售证券上的未实现损失是其他综合收益的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要更全面、客观地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应当借助于综合收益理念,增加一个“每股全部已确认收益”指标,即:

  每股全部已确认收益=全部已解认收益/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这一指标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三、存货周转率计算与分析存在的问题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对存货周转率计算与分析的影响

  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营业收入”还是“营业成本”作为周转额一直存在争议,各类教科书对此的解释也不尽统一,但以使用“销售成本”的居多,其理由是使分子分母计算口径保持一致。

  笔者认为,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主要取决于财务分析的目的。如果用于短期偿债的分析,应当使用“销售收入”,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计算存货转换为现金的数量和时间,以便进一步评估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用于评价存货管理的业绩,则应当使用“销售成本”,这样,在分子分母计算口径保持一致的状态下用于评价存货管理业绩,要比使用“销售收入”准确合理。

  (二)经济形势变化对存货周转率计算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现代信息通讯以及交通运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社会新的分工——“物流”这一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以及管理的不断创新,如存货业务外包,使得传统存货管理的方式方法及理念饱受冲击。所有这些使得“零库存管理”这一理想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笔者曾经选取上证50指数上市公司中的39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做过统计分析,其中32家的存货资产不足流动资产的一半,存货资产占流动资产的平均水平为三分之一,占总资产平均水平仅为十分之一。以前那种储备材料待生产,库存产品待销售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有了根本上的改变。在这种情形下,传统存货周转率计算与分析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如何赋予存货周转率新的涵义以及这一财务比率在未来怎样去分析把握,是值得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