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上,催熟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植物发酵工艺制成,无毒无害:另一类是化学合成制剂,含有一定毒性。但即使无毒害的植物生长素也应有条件、有限制地使用,否则,也会结出有毒的果实。实际上,低面值发行股票就产生了“催熟剂”效应。
首先,低面值发行推动了IPO的顺利开展。2007年12月26日紫金矿业过会时,上证指数在5 233点,而原本2008年1月发行A股的计划后因“绿色证券令”、招股说明书财务资料过期等技术问题搁置。而这几个月中,大盘一路跌去了近1/3。待紫金矿业通过环保核查,于3月7日公布2007年年报并提交证监会时,A股市场已经面目全非。如果紫金矿业还是以1元/股的面值询价申购,则能否创造71.3元发行、开盘99.8元并于当日冲上220元的神话就很难说,但按照0.1元面值发行,所有价格都减为1/10,这样的股价大大缓解了投资者对高价的恐惧心理,促使IPO获得成功。
其次,低面值股票成为了游资爆炒的对象。游资围猎的特点是大资金参与申购中签新股,再恶意推高股价,在上市之后的高价位下跌中完成出货,将风险转嫁给中小投资者。资金矿业是以0.1元面值发行的,混淆了许多普通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判断,将紫金矿业误判为“低价股”,高位接盘,而游资却趁机出货,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以中小投资者IPO当日买入1 000股为例计算,如果以12元、20元或22元买入,随着紫金矿业的股价理性回归到10元以下,至少将亏损2 000元、1万元或1.2万元。。
最后,低面值股票的“催熟剂”效应极易演变为“三高”效应。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价上市是紫金矿业IPO的一大特点。由于股票拆细,其发行受到了各方追捧,最后确定的发行价为区间上限7.13元/股,对应的市盈率高达40.69倍。而与紫金矿业同日网上申购的金钼股份,其发行价市盈率只有17.47倍,不到紫金矿业的一半。
三、低面值发行是“试验田”行为
首先,低面值发行改变了“1”统天下的局面。在国外,每股股票面值并不统一,既有1元的,也有十元、百元甚至几分几厘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股票面值多数是百元和十元,但后来经过拆细,统一为1元面值的股票。0.1元股票面值的出现,表明A股股票面值“1”统天下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其次,低面值发行可为红筹股回归A股探路。2003年紫金矿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的发行面值就是0.1港元,与其相同的还有一批红筹公司。以H股面值同为0.1港元的中国移动为例,该公司H股2008年6月12日收盘价为107.70港元。如果回归A股,按照1元面值发行新股的发行价将高达千元。这意味着申购1 000股该公司股票需要高达百万元的资金,而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买入一手该股也需要几十万元的资金,投资的门槛很高。而如果每股面值低于1元,则可以轻松克服上述障°,保证股票的顺畅流通。
再次,低面值发行促使监管部门尝试新的监管办法。4月25日,紫金矿业买入前五位全是掌握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前十买入总额逾11亿元。次日,这些机构投资者卖出股票近亿元,将该股打至跌停。4月30日几大机构投资者又同时出手,然后在“五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将该股至涨停获利了结。对于国内外游资借政策利好疯狂炒作新股、制造泡沫的现象,监管部门在上市当天及之后尝试通过临时停牌向市场警示风险,旨在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引导资本市场的理性投资,这为今后的监管开辟了先河。
最后,低面值发行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低面值股票的出现使以统一面值为基础得出的市场均价、股价与市值排行等许多传统的市场数据失效,紫金矿业发行中所遭遇的恶炒和普通投资者仍将低面值股票的各种信息与传统的市场数据比较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有直接关系。因此,建议相公部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免误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