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规范的框架下,五部委又出台了17个相关的应用指引或者评价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但是日前中国内审协会对涉及航空、能源、金融等七个行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表示无论是规范还是应用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从操作层面上看还是过于笼统。有62%的受访者认为,内控审计的最大难点是缺乏具体标准和依据。
“在国家内部审计的大环境下,不同行业都具有其特定的经营风险,制造型行业的内控审计需要重点关注存货管理;电信行业则需要关注固定资产和收入。”德勤企业风险管理合伙人赵善强表示,“目前的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中也包含一些细则,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上述规范的要求要落实到单个企业,还要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中国内审协会会长王道成昨天表示,“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管理水平和组织架构,因此要真正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落到实处,还需要未来几年内年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我国企业内控审计的状况分成几个不同水平的层次,海外上市公司的水平最高,其次是国内的上市公司,随后是其他未上市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内控审计建设最为薄弱。随着我国创业板上市管理的“暂行办法”即将在下个月实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公司内控管理也引起外界关注。
对此,赵善强表示,创业板“暂行办法”中对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大体上跟主板一致,有些甚至比主板还要严格。针对创业板公司成立时间短、规模相对较小、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国际经验是在公司治理层面集中抓重点,但是对于只有大型企业才会执行的内控流程,可寻求其他适合的办法代替,并且在流程的具体控制点方面,需要更多地指导。
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所处行业不如主板那么宽泛,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行业或者生产型企业,因此对于这些企业的内控审计方法,可以在当前五部委的应用指引中寻找相应的规定,同时寻求中介机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