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视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
作者: 倪红日 中国税务报 发布时间:2009-05-30 点击数:3484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我讲三点:第一点,短期形势乐观。第二点,对中长期担忧。第三点,要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当前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重新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刺激内需 ...
我讲三点:第一点,短期形势乐观。第二点,对中长期担忧。第三点,要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当前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重新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刺激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宏观政策的基调和目标。

  这一轮经济冲击虽然是由外部冲击引起的,但中国内部也有结构问题。现在一系列宏观政策出台以后,加上行政力量和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会逐渐见好,而且会达到保增长的目的。我认为短期经济形势是比较乐观的。

  为什么对中长期经济形势比较担忧呢?因为我们内部的结构失调,包括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包括国民收入结构的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比例结构失调,这些是中长期问题,但是又对短期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影响,是短期问题出现的基础性原因。我国消费率很低,居民收入逐渐在下降,即使短期退烧了,但是引起发烧的原因没有消除。而国际社会外需的下降,可能不是短期问题,因此中国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

  如果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只着眼于短期的话,或者说政策反而带来中长期进一步结构失调的话,那么我对中长期的担忧就是非常有根据的。

  要协调短期财政政策与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关键在于刺激投资要与刺激消费并举。从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来看,进一步扩大农村家电销售的补贴范围,疏通农村市场的消费流通渠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等措施都是以刺激消费为目的的。除了以上措施以外,我们认为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力度和保持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第一,在鼓励再就业政策方面,加大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具有规定范围、设定局限的特点,即对再就业的税收政策鼓励是有限度的。具体来讲,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特定群体的。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风险明显。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已经关门或者倒闭,失业人员开始增加。2009年将面临着失业增加、就业减少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上述鼓励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显然是力度不够的。应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拓展鼓励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天津市等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重点是向不裁减职工企业发放财政补贴。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我建议将目前分散的鼓励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以扩大鼓励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为目的,重新设定鼓励就业的税收政策。政策适用范围应扩大到鼓励就业的行业里的所有中小企业(用排除法排除高污染和政府限制发展的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鼓励政策的适用群体扩大到就业的学生和农民工。

  第二,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控制和调节。建议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调整目前已经失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是由政府出面提出类似“收入倍增”计划、工资收入随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同步增长的规划性意见,其主要作用是引导整个社会纠正收入分配倾斜状况。二是由工会出面组织劳资双方关于工资增长幅度的协商谈判,并将这种谈判制度化,甚至法制化。三是政府要研究和控制宏观税负水平。

  我的另外一个中长期担忧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政府赤字和债务的公开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但是实际上有大量的地方债务并没有暴露出来,其客观上是存在的,但数量不清楚,也可能财政部的某些部门内部有数据,但数据是不能公开的。可以说,这个量不小于甚至远远大于中央财政赤字的债务规模。我刚看到一个报道,看了以后非常惊讶。华东某市有的区每年财政支出的20%~30%都用来归还债务利息,有的区债务已经达到该区一年财政收入的2倍。这是在华东地区,不是中西部地区。再加上中央财政动用的投资,地方还要提供大量配套资金,地方债务问题是很严峻的。如果不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会影响到中长期的发展,会引起一系列经济方面的问题。我记得1998年讨论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衰退时,很多人提出中国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但现在好像没人说这事。

  第三点,应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现在的税收政策要立足于尽可能与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健康发展协调,不要使今天的政策为明天宏观调控出新难题。主要有两点:第一,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和投资消费比例的调整。我们如果再出台政策,一定要更加侧重于刺激消费、保就业,尽可能不要再加大投资的刺激力度。第二,在制度创新上,要解决防范地方债务风险问题,要抓紧研究地方债务管理的问题。让地方不发债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事实上已经存在了,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