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
作者: 国凤兰 刘庆志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9-05-27 点击数:7455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2006年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   一、生产性生 ...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2006年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较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

  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能够多年连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后续支出(维护性支出)较少,创造价值不以牺牲自身形态为代价等等。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所以账务处理与固定资产相似,如界定停止资本化时点、计提折旧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

  由于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资产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潜能,所以两者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价值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和下降趋势。

  (2)产能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产能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递减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零产能、增长、稳定、下降趋势。

  (3)后续支出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现递增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反,呈下降趋势。

  由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即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反复创造价值,所以,可参考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内,其自身价值量、产能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完全参考固定资产政策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事实不符,必须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性研制适合的会计政策

  二、现行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成熟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界定不严格

  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严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据此,把生产性生物资产分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所谓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简单将其划分为成熟与未成熟,是固定资产准则的体现,没有考虑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植物,其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固定资产所没有的,所以,参照固定资产准则界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熟与未成熟时点不够严格,脱离了生物资产生命周期的实际情况。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与收益不匹配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成本模式计量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计提折旧,目的是实现生物资产成本的补偿,实现产能与成本的匹配,正确计算其净收益。事实上,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从成长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成熟期趋于稳定,衰退期开始下降,其成长期即有产能,但《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不计提折旧,且相关支出予以资本化,没有折旧等成本。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折旧仅与成熟后的产能匹配,不考虑成熟前成长期的产能,致使成熟后的折旧等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与事实不相符,违背配比原则。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重新界定“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达到预计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该定义与现行《生物资产准则》定义的区别在于不再强调“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原因是果树开始挂果、奶牛开始产奶、役畜开始服役已达到生产经营的目的。至于生物资产“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是生物资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最佳阶段),不能说生物资产投有达到最佳产能阶段就不能生产或服役,就没有到达生产经营目的。所以,笔者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开始收获或服役阶段,即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即达到生产经营目的。如此界定会计操作简单,易于理解把握,减少了职业判断,增强了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

Total:41234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