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纸审计报告在我省掀起了“审计风暴”。省审计厅在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同时,向社会全文公布了我省2007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8个省级部门、35个二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共发现各类问题金额7.1亿元,其中,违规问题金额6132.6万元,占8.6%;管理不规范金额6.5亿元,占91.4%。预算与审计中暴露出的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挪用、挤占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问题,多年来屡审屡犯,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审计暴露“用钱问题”
对省级部门、二级预算单位的审计,暴露出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1.隐瞒收入。如一家单位在没有实际支付款项的情况下,虚列项目支出89.2万元。另有多家单位通过将收入挂账等方式隐瞒收入731万元、虚列预算支出179.2万元。
2.“账外账”。如某机关所属部分单位2001年以来收取的无线电检测收入、国有资产租赁收入共151.2万元,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某行业协会将2006年初收回的22万元投资款一直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至今。
3.挪用、挤占专项资金。如省粮科所、裕丰公司将财政拨入的两项专款110万元转入省粮油科技开发公司用于粮油检测中心工程建设;省粮油产品质检站虚列房租费和检测设备采购支出,将专项资金结余176万元予以冲销。省社科联挤占、截留专项资金174.7万元。省环保局及所属单位基本支出挤占项目经费633.9万元。
4.违规收费。如两单位未办理收费许可证收取费用234.2万元。
“做假账”也屡见不鲜。自2004年11月起,徽商集团原主要负责人多次召集有关人员,通过修改以前年度会计记录、拆除和伪造原始单据及直接调整会计科目等手法,掩盖期货证券投资损失;集团下属某公司在电子账簿中设置多个账套,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检查。
在预算审计中,审计人员还发现一些部门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一些部门存在预算不细化、资金拨付不及时或项目资金结转等问题;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财务管理混乱。对发现的问题,省审计厅将依法提出处理意见,要求限时予以纠正。
问责制度有待确立
隐瞒收入、“账外账”、挪用与挤占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为何成为年年审、年年犯的顽症?
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不强,是屡审屡犯的重要原因。“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所有的开支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预算,无权更改和擅自调整。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领导错误地认为钱到了部门之后,部门就有了自主权,怎么分配,怎么调整,完全由部门自行决定。因此,在预算执行中,调整和变更预算频繁发生。
审计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各单位领导都明白“高压线”是千万不能碰的,比如扶贫资金、救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属于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没人敢挪用。但除此以外,挪用其他一些专项资金的现象就并不鲜见了。有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钱没有装到个人腰包里,就不可能有事。
责任追究制度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是违法违纪行为屡审屡犯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审计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行为,未能严格按照《审计法》、《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处理,并且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前面的人闯红灯如果没被拦住,后面的人就会跟着闯,闯的人多了就法不责众。由于责任追究不到位,对滥用权力、乱用纳税人钱者没有产生足够的震慑作用,许多人就认为随意变更预算乃至做假账都不算什么。”一位审计人员说。
财政制度上的缺陷,是屡审屡犯的又一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立、完善阶段,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无论是在体制机制设置上,还是在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有的项目只有任务没有经费,开支只能从别的经费中挪用。一些部门的支出存在着预算硬缺口,为弥补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铁预算”把好用钱关
在我省,用“铁预算”来约束财政开支的呼声越来越高。
安大经济学院李光龙教授提出,要改变目前屡审屡犯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让“豆腐预算”成为“铁预算”,由“领导说了算”变成“法律说了算”。“我们提‘铁预算’已提了十多年了,也出台了相当多的制度,但并没有落实到位。这说明我们不缺制度,缺的是治理。”李光龙说。
审计人员呼吁,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形成审计、问责、处罚、整改的互动机制。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有效配合,审计也只能光打雷不下雨,审计出的问题就可能年年“涛声依旧”。
在审计整改方面,省政府办公厅于2007年5月转发了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起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审计整改公告制度。《意见》规定,公安、监察、财政、税务、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协助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组织、人事部门和其他有人事任免权、奖惩考核权的有关主管部门,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考察任用干部和考核部门年度工作的内容之一。
合肥拿出了审计整改的硬措施。自2000年开始,合肥市审计局启动了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工作,至2008年,合肥市审计决定执行率已由2003年以前的63%上升到92%,审计意见落实率已由2003年以前的71%上升到95%,审计建议采纳率达到94%。一位副市长在合肥市审计工作会议上宣布:“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建议,直到审计机关满意,这个审计项目才能销号!”
“预算审计越来越像装在玻璃瓶里一样透明,但仅仅掀起了‘审计风暴’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整套刚性的约束机制,才能严纲肃纪。”一位审计人员说。 (李揽月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