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07-01-23 点击数:1998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摘要:要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将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为运行工具,三者缺一不可。为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不但要加强监督与激励机制,更要加强对公司各个层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治理;财务管理; ...
摘要:要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将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为运行工具,三者缺一不可。为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不但要加强监督与激励机制,更要加强对公司各个层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治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不同权利主体彼此之间权力、责任、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进而解决公司内部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财务治理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财务权力安排、财务行为激励与约束、财务利益分配与协调,通过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它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即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安排权利的分布和激励约束的问题。而这些却又不是财务治理独自能完成的,它又必须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以财务管理为保障。因为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是有区别的,财务治理侧重于财务主体的结构性安排和制度性的层面,是公司财富创造的基础;财务管理侧重于控制,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和具体的财务经营活动,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所以,必须要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结合起来,来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使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 、目标及权利的分配
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和运行的重要机制和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公司治理目标进而反映公司整体目标,所以是由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要素来确定的,并随着治理目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式,即股东单边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
股东单边治理理论认为股东利益至上,是按占股东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设置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其财务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良好的治理和管理、合理经营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化或股票价格最大化。它片面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难以发挥经营者和职工的创造性、影响债权人的积极性、政府、公众的主动性,使公司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失去创造利益的杠杆和源泉、失去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支持。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是当今更为流行的观点,与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结构相比,共同治理结构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方面是有效率的。它认为公司是不同要素提供者之间组成的一个系统,公司的目标是为出资者、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所有要素提供者创造财富,而不仅仅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公司的职工可能是比股东更有效的公司监管者,公司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目的是要制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它所要求的财务目标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即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
可见,财务目标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而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增长过程中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进一步得到完善。
同时,要想达到这些财务目标、公司治理目标以及公司整体目标,第一个要求就是提高经营效率,进而要求设置好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形成各种激励和制衡机制。
财务机制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则要求财务治理建立相应的分层的财务决策的权力。即: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等重大财务战略具有决定权;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在财务上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有决定权;经理人员具有财务战术决策权和财务经营权;监事会在财务上具有财务监督权;职工代表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也就是说,财务战略决策权掌握在股东会和董事会,日常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掌握在经理人员(包括财务经理)手中,而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分散配置。而这种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又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并在财务的具体管理活动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二、监督与激励机制
由于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都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往往会不一致,产生代理问题。为此,应运用监督与激励机制等手段进行协调, 使二者利益相互统一,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
(一)监督
1、资本结构的监督效应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通过从股权约束与债务约束两方面来形成对公司的监督约束机制。资本结构的安排实际上就是公司控制权的安排。比如资本结构中最典型的比率关系权益负债率,它克服了控制权在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非此即彼分配的简单、低效的弊端,既能防备投资者滥用权力,又能防备经营者攫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的行为。 所以,在财务管理的融资决策中,要考虑到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和监督作用。(1)、股权结构两个多元化:“国退民进”的所有制多元化和适当分散的股权多元化。(2)、增加机构投资者,并使他们从消极股东到积极股东。(3)、银行等债权人治理。这些都需要我们开放资本市场、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独立银行体系、建立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等,来强化中小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监督和约束,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2、制度的监督
制度监督的关键是在公司内部加强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以及公司的财务监督,建立严格的财务授权控制和分层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监督机制有两个层次,一是治理层次的,由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层财务活动监督;二是由经理人员对财务业务流程、分支机构财务活动监督。要将两个层次的财务监督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对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市场反馈信息的吸收过程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督。并且辅之以公司外部的经理市场及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健全加强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最后还应通过制定公司治理原则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监督制度提供保障。
(二)、 激励
公司治理既是一套监督机制,又是一套激励机制,有激励才能产生动力,它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激励主要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有两种形式: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前者主要以财务利益为诱因,借助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进行。后者是指财务之外的其他因素,如行政激励和心理激励。其中,财务激励是最主要的手段,公司的各方参与者都需要激励。1、对股东的激励主要是通过产权激励来实现的。2、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对经理人员的财务激励,而财务激励的核心是设计出合理的经理人员报酬计划包括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3、对职工的激励可基于企业的全面预算,采用各种激励手段结合比如效率工资、目标激励,其他还包括参与激励、角色激励、竞争激励等。
财务治理中的财务激励是建立和完善分层的财务决策机制及对财务经理和财务团队的激励机制,使各层次代理人恰当运用财权履行其职责。财务管理通过各种具体化的财务决策来达到各种财务激励的目的。例如:融资决策中各种融资工具的运用,融资产生的资本结构对经理阶层提供不同的激励机制,对管理者改进业绩的影响 ;财务预算作为绩效评估和奖励的依据对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产生的激励作用;盈余分配中通过财务激励协调公司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
公司治理、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层层递进 、相互结合,共同完成通过财务激励达到利益协调、实现公司目标的目的。
三、基于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上的风险控制
如果不能对公司各层次的风险进行控制,不能保证一个公司的稳定,那么不管是目标还是为目标而建立的监督激励机制,都会变成空谈。这里所讲的风险是指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以及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分配和风险控制。
(一)、风险分配
根据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风险必须与享有的收益相匹配,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率的。风险分配和权力分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 :股东是最初的风险承担着,应享有剩余收益(主要是股利收益)和最终控制权;董事会和经理层承担的风险有收入的减少和自身价值的降低,应享有剩余收益(与业绩挂钩的各种收入)和剩余控制权(经营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等);职工投入人力资本,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经营风险,所以也应当享有部分剩余收益(主要体现为“效率工资”)和一定程度上参加经营决策。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根据控制对象可以分为对人的风险控制和对物的风险控制。
1、对人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风险控制。特别是对两种代理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因为两者都会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率,解决的方法就是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即前文已提到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要控制存在的这种代理风险。
2、对物的风险控制主要是代理人对公司经营中各种风险的控制。在前者的基础上,由代理人主要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公司运作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董事会在风险管理方面负总体责任。
公司内部风险主要有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战略决策的失误可以使公司一败涂地,所以必须控制企业的战略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和董事会拥有战略决策权,核心是董事会,应该对战略风险夫总体责任。董事会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公司内部能力和可利用资源,选择恰当的公司总体战略、控制多元化经营风险和控制公司并购风险。
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公司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成为公司特别是集团公司的致命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也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应在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帐外融资风险等,管理者应收集各种信息、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影响进行分析,并进行控制和过程监督,即需要识别风险和影响风险的事项、评估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另外,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主要包括控制供应风险、控制生产风险、控制销售风险等。
公司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风险成本:风险管理成本和风险损失成本。风险管理成本包括风险预防成本(采取预防措施发生支出)和日常风险管理成本(风险管理机构支出);风险损失成本指可能发生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人的风险控制和对物的风险控制都会发生这两种风险成本,其中前者主要是指代理成本。因此,要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许多公司缺乏风险意识,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督体系,缺乏风险责任制度。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治理层面建立风险预警、提供治理信息,在管理和技术层面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即在公司治理层面、财务治理层面、财务管理层面以及技术层面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四、 信息和沟通
为了治理公司和实现目标,公司所有层次都需要大量的财务和经营信息,而沟通是信息系统的固有部分。信息和沟通能使相关利益者获取和交流各项事物所需的信息。
公司是一个信息集合体,它产生、处理、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各类信息。 财务信息与公司治理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保证,前者是后者的基本条件。公司治理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各种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信息和沟通是控制的前提,通过信息披露能够使公司治理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获得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可以使股东会监控董事会、董事会监控经理层,提高决策效率和监控能力,有效控制各种风险。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日常的财务控制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控机制比如引入独立董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信息的舞弊行为,健全能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的审计委员会,并通过外部审计提供审计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改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实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制衡以及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
如果把一个公司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人的全身的骨骼,财务治理则是这个人的大脑和心脏,而财务管理就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所以,只有将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才能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2月。
[2] 黄鹏,《新世纪财务专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3] 胡鞍钢、胡光宇,《公司治理中外比较》,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
[4] (美)詹姆斯.T.格里森著,宋炳颖、王建南译,《财务风险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12月。
[5] 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6] 黄海声,“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成因探析”,《财会研究》,2005年第4期。
[7] 张雷,“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系统的重新构建及运作”,《当代财经》,2005年第3期。
[8] 金彧昉、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9] 涂建明,“财务激励发展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当代财经》,2005年第3期。
[10] 蒋茵,“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11] 林万祥、苟骏,“试论风险成本的本质与特征”,《财会月刊》,2005年第4期。
[12] 林钟高,“财务治理结构:一项理论研究”,会计论坛,2004年5月。
责任编辑: